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1《醫學研究》每日戶外活動80分鐘 有效預防學童近視

2013/05/11 06:00

▲研究發現,長期從事戶外活動的學童比較不容易得近視。(記者方志賢攝)

記者方志賢/高雄報導

長期從事戶外活動的學童比較不容易得近視!高雄長庚醫院近視防治團隊研究發現,國小學童每日戶外活動80分鐘,一年後,新增近視比率及度數均顯著減少;此研究發表在美國眼科學會出刊的5月份眼科學雜誌《Ophthalmology》,也是領先全球第一個透過教育政策介入公眾視力健康的研究。

日光可刺激產生多巴胺

研究主持人、高雄長庚醫院眼科主任吳佩昌表示,這項研究提供了一個新的改變近視方法,期盼影響台灣教育政策及降低台灣近視率。

吳佩昌說,目前還不清楚戶外活動可預防近視的作用機轉為何?有專家認為,戶外日光可刺激眼內視網膜產生大量多巴胺,可能降低罹患近視。

這項研究選定高市某國小一到五年級333名學童為「介入組」,從2009到2010年為期一年的時間,要求這些學童每日下課時間到戶外活動,每日下課時間合計80分鐘,而這些孩童過去下課時多在室內活動。

為瞭解這是否會降低近視率,研究團隊選擇了附近另一所國小238名學童為「對照組」,但是並沒有要求學童在下課時間到戶外活動。

兩所學校的學生在研究一開始與一年後接受眼睛檢查,結果「介入組」的近視率48%,「對照組」49%,實施一年後,新增近視比例的「介入組」是8.14%,「對照組」17.65%,明顯差了2倍。另外平均近視度數增加情形,「介入組」增加了25度,「對照組」增加38度,有顯著差異。

吳佩昌說,研究顯示,沒有近視的學童「介入」其行為後,可顯著控制近視發生率;「已近視學童」有改善,但效果並不顯著。這也說明了戶外活動對未近視孩童可預防近視,但已近視孩童光是增加戶外活動還不夠,還需要醫師幫忙控制,例如利用散瞳劑或角膜塑型鏡片來控制。

吳佩昌強調,孩童大部份時間在學校,研究也證實,以學校為基礎的介入政策,是直接、且可行的方式解決近視發生率的增加。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