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天熱就躲冷氣房? 醫:小心溫差大於5°C腦中風增4倍

2024/06/30 12:11

胸腔暨重症專科黃軒表示,如果室內溫度差異大於5°C,原本健康且年齡小於60歲的人,出現急性腦中風的風險就會增加4倍;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近日天氣熱到爆,不少人會走沒幾步就想躲進一旁的冷氣房。但胸腔暨重症專科黃軒表示,一般人面臨溫差變化超過5-10°C以上,易出現頭痛、暈眩、倦怠感、腸胃不適,和心煩意亂等身體不適症候群,甚至好發心血管疾病。另外,如果室內溫度差異大於5°C,原本健康且年齡小於60歲的人,出現急性腦中風的風險就會增加4倍。

未來全球恐逾9成破高溫紀錄

黃軒在臉書專頁「黃軒醫師 Dr. Ooi Hean」發文指出,據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MO)表示,隨地球暖化,未來5年內(2023至2027)地球有98%機率會突破過去最高溫紀錄。然而,溫度的驟升或驟降、濕度異常變化及懸浮微粒濃度的增高,都對人健康構成嚴重威脅。特別是,這些氣候變化被證實與猝死事件的增加有關。而熱浪是最常見的極端氣候事件之一;一項多國研究顯示,熱浪相關的過量死亡,預計會在「熱帶和亞熱帶」國家/地區增加最多。

此外,黃軒表示,在一天中的溫度,忽上升(40°C以上體溫)、忽下降(0°C以下體溫)這些都會是危險的條件。因為當一般人面臨溫差變化超過5-10°C以上,易出現頭痛、暈眩、倦怠感、腸胃不適和心煩意亂等身體不適症候群,甚至好發心血管疾病。

每升1°C心血管疾病死亡增3成

黃軒解釋,當週邊氣溫超過30°C時,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會漸漸升高。尤其是當氣溫超過31.5°C,仍在外面遊走,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會增近30%;而每當氣溫上升1°C,整體的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也會增3%,如果同時伴隨是老年,或糖尿病或其它慢性病,更會提升高溫,引發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風險。

黃軒表示,根據研究顯示,溫差越大猝死的風險就越高。特別是,當全球平均溫度上升時,與溫度相關的死亡率在夏季會以更快、非線性的速度增加。尤其溫度上升2°C時,死亡率的增加速度會特別加快,而超過2.5°C時,風險會顯著增高。

胸腔暨重症專科黃軒表示,當週邊氣溫超過30°C時,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會漸漸升高;圖為情境照。(資料照)

高低濕度易增熱相關疾病和猝死

黃軒進一步說,而濕度的變化,也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因為相對濕度的極端變化,會影響人體散熱,進而增加熱相關疾病和死亡的風險。這種風險在老年人和有慢性疾病的人群中尤為顯著。研究人員發現,高濕度會影響人體散熱,這可能導致體溫上升,增加熱相關疾病和死亡的風險;低濕度則可能使皮膚和呼吸道乾燥,尤其患有心肺疾病患者,容易導致猝死。

胸腔暨重症專科黃軒表示,研究人員發現,高濕度會影響人體散熱,這可能導致體溫上升,增加熱相關疾病和死亡的風險;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高溫和空污會加重呼吸道風險

至於懸浮微粒與猝死關係。黃軒說明,懸浮微粒尤其是PM2.5,已被證實會對心血管系統造成壓力,增加心臟病發作和猝死的風險。在高溫等極端氣候條件下,會促進環境污染物的生成,使空氣品質進一步惡化。而當高溫和污染的結合,會加劇健康問題,如熱衰竭和中暑的風險,同時加重呼吸道和心血管系統的負擔。

胸腔暨重症專科黃軒表示,懸浮微粒尤其是PM2.5,已被證實會對心血管系統造成壓力,增加心臟病發作和猝死的風險;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黃軒提醒,根據上述這些數據強調,控制全球暖化在2°C以下的重要性,以及在極端溫度下保護心血管健康的必要性。這也提醒,隨著氣候變化的進程,人體需更加關注溫度變化對健康的影響,並採取適當的預防措施來降低猝死的風險。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