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罹糖尿病10多年 運將眼病變 誤當老花險瞎

2013/02/27 06:00

記者洪素卿/台北報導

糖尿病眼病變是台灣民眾失明的主要原因,不過患者卻未必能在早期自覺眼睛病變。

一名張姓計程車司機罹患糖尿病10多年,也持續用藥控制,近年逐漸覺得視野變暗。原以為是老花問題,並沒有太在意,拖了半年,接受眼底檢查才發現,原本視力1.0的他雙眼都已經有黃斑部水腫,如果再拖延下去,恐怕難以挽回視力。

張先生的女兒也是糖尿病患,每週要洗腎3次、單眼失明,張先生靠開計程車撫養太太、女兒以及孫女。原本每天都會趁著上班以及下班兩個尖峰時段做生意,但因為發現夜間視力突然變差,且「紅綠燈從圓形變成橢圓,車牌的字也漸漸看不清楚,只好改成只開早上」;張先生經勸說就醫才知道,原來兩眼的黃斑部都已經嚴重水腫,再拖下去也可能失明。

糖尿病患失明風險高24倍

彰化基督教醫院鹿港分院院長杜思德指出,糖尿病患的失明風險是一般人的25倍,主要原因就是黃斑部水腫。

杜思德指出,每五名第二型糖尿病患中,就有一人在確定診斷為糖尿病時,已經有視網膜病變,甚至有人是因為眼睛出了問題就醫,才發現自己罹患糖尿病。

杜思德建議,一旦確定診斷糖尿病,就應該接受眼底檢查。根據健保局統計,100年全國醫學中心糖尿病照護品質,各大醫學中心對糖尿病患的執行眼底檢查率,最低約只有5%,平均只有30%。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醫師林人傑曾接獲一名50多歲的台商,原以為自己視力變化是因為老花,回台就醫檢查才知道已經有糖尿病,也因此引發視網膜病變。

每年至少檢查1次視網膜

杜思德建議,除了確診為糖尿病後,立刻接受眼底檢查外,之後每年應檢查1次,若發現有視網膜病變、則每3到6個月應該檢查一次。

杜思德指出,臨床顯示,糖尿病患如果早期發現有眼病變,接受治療、好好控制血糖,其實眼睛的問題也有機會好轉。

不過,如果已經有黃斑部水腫或是新生血管等問題,則可以進一步接受眼科治療。

長庚醫院眼科醫師賴旗俊指出,過去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標準治療為雷射治療,主要是將壞的地方破壞掉,避免繼續分泌血管內皮新生因子,但屬於破壞性治療,對於已經受損的視力增進有限。

近年則有標靶治療,鎖定血管新生因子,臨床試驗顯示,第一年平均打7次,可維持在較高的視力進步;患者到了第二年,降為3次注射可維持良好視力。到目前顯示,持續注射到第三年仍然可以維持良好視力。今年起,健保也已經給付符合條件的糖尿病黃斑部水腫患者此項治療。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