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耳鳴嗡嗡響兩年 心理失衡造成

2013/01/03 06:00

文/陳嬿伊

35歲的林小姐(化名),持續2年一直感覺她的耳朵會聽到像是機器的故障聲,又像是蟬叫聲,幾乎一整天都聽得到,聲音忽大忽小,狀況時好時壞,尤其是在她失眠或壓力大時,耳鳴的情況特別嚴重。

原本她求診中醫,後來輾轉求助於耳鼻喉科、神經內科,甚至去了醫學中心作精密的身體檢查與打針吃藥,但找不出造成病因,林小姐還是一直覺得她為耳鳴所苦。最後她因為睡眠困擾到身心科求診,才間接找到問題所在,原來她長達兩年的耳鳴症狀是心理失衡所導致!

一般民眾對於耳鳴困擾的解決方式,通常是去耳鼻喉科或其他相關科別求助,但往往忽略可能是心理層面問題所導致。

◎造成耳鳴的原因主要有兩種:

●器質性(身體器官相關)的問題:如耳朵結構受損、聽神經異常、聽覺中樞病變等器官上的生理問題,通常至耳鼻喉科或其他相關科別就診治療可改善。

●心因性(心理層面)的問題:在林小姐的診療過程中,觀察到患者睡眠品質的好壞、情緒的平穩度,與耳鳴的症狀有相互影響的情形。

當患者抱怨睡眠品質差、心情容易感到煩躁與來自生活與家庭等壓力問題時,耳鳴症狀就更加嚴重。患者接受自律神經檢測的報告結果更顯示出:壓力指數過高、心血管功能下降、自律神經活性下降、腦力負荷過大,以及生理能量過低的情形。患者接受身心科的治療後,睡眠品質獲得改善,情緒與壓力的調適漸漸穩定,耳鳴的症狀也跟著減輕。

耳鳴可能是心理失衡狀態的表現,一般人在壓力負荷過大時,身心狀態的平衡容易受影響,一旦失衡,除了耳鳴之外,同時也可能造成免疫力下降,容易產生感冒、頭痛、暈眩、肩頸僵硬、腰痠背痛等等身體不適的狀況。

改善睡眠、調適壓力 症狀減輕

這些由於身心狀況失調所引起的身體問題,除了症狀治療外,其實最主要是要找出身心失調的原因去做全方位的調整,一旦身心狀態恢復平穩後,這些惱人的不舒服症狀通常也會跟著改善;但若一味只是局部症狀治療,改善的效果非常有限,嚴重者甚至會演變成長期慢性的問題。

心理問題和生理問題同樣重要,兩者是相互牽連影響的,找出背後真正的源頭問題勝於表面的單一症狀治療。

提醒民眾若有耳鳴困擾,或長期無法找出病因的身體問題,也在其他各個科別檢查不出異常的原因,就要考慮可能是心理層面的因素所導致,建議前往身心科與醫師討論,接受專業心理諮詢與進行相關治療,配合部分行為習慣及生活型態的改變,以達到促進身心狀態平衡穩定的效果,遠離不適的身心症狀!

(作者為台北市微煦心靈診所身心科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