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救類風濕性關節炎 生物製劑可幫忙

2012/12/13 06:00

▲中國附醫醫療副院長藍忠亮指出,李姓婦人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手部關節僵直、變形,無法和一般人一樣伸展和變曲。(記者蔡淑媛攝)

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

▲經生物製劑治療2個月後,李姓婦人逐漸能步行。(記者蔡淑媛攝)

60歲李姓婦人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10年,全身多處關節發炎腫脹變形,痛到無法下床,獨居的她最後只能滾到地上,爬著打電話求救;所幸以抗風濕生物製劑治療2個月已能自在行走。醫師指出,及早以抗風濕合成藥物和生物製劑治療,能修補已被侵蝕的軟骨,不再變形,類風濕性關節炎不再是不治之症。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醫療副院長、風濕免疫科醫師藍忠亮指出,類風濕性關節炎是100多種關節炎疾病中,破壞力最強、侵襲範圍最廣,台灣盛行率在0.6%到1%,好發於35到50歲,這是免疫系統攻擊關節引起的慢性發炎,關節會嚴重變形疼痛和僵直,這也是全身性的疾病,會波及到心、肺、腎等器官,免疫力低下引發感染致命。

藍忠亮說,類風濕性關節炎在20幾年前幾乎無藥可治,2/3的患者只能殘障度日。不過隨著醫藥技術發展,從傳統的消炎止痛藥和類固醇治療只能治標,現在有抗風濕合成藥物可修補回復被侵蝕的關節和減少滑膜增生,生物製劑效果更好,還能抑制發炎的免疫因子,雖然生物製劑療程高達40萬到60萬,目前健保也能有條件給付,讓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能重新活動。

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也是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的不變法則,減少關節被侵蝕的程度,預後治療愈好,目前致病原因未明,除與體質、家族遺傳有關,抽菸、肥胖和牙周病也會誘發,女性因荷爾蒙原因,發病機率是男性的3倍。

藍忠亮提醒民眾,類風濕性關節炎早期觀察重點包括,1、晨間僵硬15分鐘以上,為時超過1週,2、全身18個關節區域中,有3個以上的區域腫脹超過1週,3、手腕、掌指、近端指間、腳踝、趾間的任一關節腫脹超過1週,4、對稱性腫脹超過1週,都盡速就診檢查。他並強調,患者不應擅自中斷藥物治療,以免病症惡化,難以回復。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