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乾癬不只是乾癬 小心關節先出問題

2012/12/02 06:00

圖.文/陳俊銘

乾癬又稱為牛皮癬,這是一種常出現在耳朵、手肘、膝蓋、肚臍、臀溝等位置界線分明紅色增厚的斑塊,這些斑塊常伴隨銀色皮屑,因而又被稱為銀屑病。

病情嚴重者常因全身上下滿佈紅色斑塊被旁人誤認為皮膚傳染病而飽受困擾,實際上這是一種自體免疫失調產生的皮膚發炎表現,不具有傳染性。

根據健保就診資料估算,台灣地區乾癬患者至少8萬以上,大部分的乾癬多可藉由塗抹藥膏(類固醇、鈣泊三醇、維生素A酸)獲得控制,情況嚴重者可考慮光照治療抑或口服環孢靈(Cyclosporin)等藥物。然而有些乾癬患者不僅只是皮膚斑塊那麼單純,手指和腳趾關節為主的腫痛也會逐步出現。

15%關節炎會比乾癬早發生

合併關節炎的乾癬習慣上會改稱為乾癬性關節炎,乾癬患者併發關節炎的比率約7%到42%,且15%的關節炎會比乾癬早發生。

乾癬性關節炎的表現相當多樣化,從單一關節到多關節對稱都可能出現,隨著時間的演變表現的模式也有所不同,最常受影響的部位是遠端指尖關節(約1/3)。

指甲凹陷變薄脫落等病變也是乾癬性關節炎病人的常見表現,有時會被誤認為灰指甲,這是由於人體胚胎的發育過程中,指甲和遠端指尖關節源自同一區域。

乾癬性關節炎與僵直性關節炎同屬於脊柱關節炎,也可能會有類似的表現。

◎乾癬患者如果出現下列症狀,則要小心已轉型成乾癬性關節炎:

●單一或多關節腫脹。

●指甲凹陷或萎縮。

●手指、腳趾發炎:外觀呈紅色,故又被稱為香腸指(或趾)。

●韌帶附著點發炎:常以後腳跟痛或足底筋膜炎呈現。

●虹彩炎/葡萄膜炎:突發性眼睛紅、痛合併視力模糊。

乾癬性關節炎的治療與單純乾癬差異很大,需免疫風濕科醫師介入協助,除了消炎止痛的消炎藥外,併用疾病改變抗風濕藥物(DMARD)是多數專家學者的建議,有些情況較嚴重者甚至動用到生物製劑(抗腫瘤壞死因子)。

大部分病人疾病會持續惡化,47%會在兩年內發展成侵蝕性疾病,若未接受妥善治療,時間一久,會如同類風濕關節炎般關節被破壞、變形,最後導致殘障的悲劇,實在不可不認真看待。

(作者為嘉義基督教醫院風濕免疫科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