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護膚之道 謹記四不一沒有

2012/11/18 06:00

文/王綺嫻

皮膚和身體其他器官不同之處在於,皮膚顯而易見且觸手可及,皮膚上的疾病對醫師和病患來說,都清楚可見,所以,很容易在無意之間使皮膚受傷。

以下提供四「不」一「沒有」的護膚之道:

●藥物「不要」和好朋友分享:台灣民眾之熱情眾所皆知,看診時,常常有病患小心謹慎拿出一條皺巴巴的藥膏問醫師:「這是我的好友用過的超有效藥膏,我可以擦這個嗎?」

因為好朋友常常大力推薦又拍胸脯掛保證,讓病患覺得如果不擦該藥,會對不起人家。但民眾一定要切記,你的親朋好友和你的病症不一定相同,不要隨便使用別人用的藥物,也不要把自己用過的藥膏給別人使用。

●「不要」隨心所欲地用藥:皮膚癢起來真的很難受,病患大概不會一天吃兩倍以上的心臟或高血壓藥物,但是卻會塗厚厚一層藥物在皮膚病灶上,或是癢就不斷重複塗抹藥物。

錯誤的塗抹方式會造成相關的不良反應,看診時,應確實了解藥物的使用方法,以免原來的疾病沒好,又產生新的皮膚問題。

●「不要」道聽塗說:醫師最怕治療什麼樣的疾病?答案是錯誤的觀念最難處理。

有位20歲男性病患罹患陰囊濕疹,因不好意思求診,所以在網路上搜尋又發問,懷疑自己得了皮膚癌,看了3、4位醫師,還是不滿意醫師的說明,也拒絕塗藥,因為沒有一位醫師認為他是皮膚癌,就這樣拖了好幾個月,他還是四處求診想找到和他有一樣見解的神醫。網路上的資訊或是親朋好友的經驗不一定是正確的,不要有先入為主的錯誤觀念,以免延誤治療。

●「不要」放棄及傷害自己:皮膚疾病很容易影響情緒,例如:滿臉發炎痤瘡的新嫁娘、手部長了病毒疣不敢跟人握手的業務員、身上有紅白棕三色夾雜汗斑而不願下水游泳的中學生等,都會因為外露皮膚的疾病造成心裡很大的焦慮及自卑。

不要諱疾忌醫,更不要自己動手,亂摳、亂擠痘痘會留下色素沉澱;自己用剪刀修剪病毒疣可能會導致二度細菌感染。唯有越早接受正確的治療,恢復得越好!

●「沒有」仙丹妙藥:報紙或網路有很多針對慢性皮膚病的誇大藥物廣告:「祖傳秘方根治乾癬,獨門配方治癒惱人過敏」等,現在醫學蓬勃發展,但還是有極限,有些皮膚疾病無法治癒只能控制病情,不要迷信以免花錢又傷身。(作者為新北市恩主公醫院皮膚科主任)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