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同時罹患毒性休克症候群與川崎氏症 8歲童高燒不退險沒命

2012/10/15 06:00

▲南門醫院小兒科主任李浩遠(右)提醒民眾,時時注意孩童的呼吸道健康並避免感染。(記者蔡彰盛攝)

記者蔡彰盛/竹市報導

苗栗一名8歲男童高燒多日不退,四肢出現大理石斑,口中浮現草莓舌,心臟更出現巨大冠狀動脈瘤,醫師發現病童竟同時罹患「毒性休克症候群」與「川崎氏症」,臨床極為罕見,經動員新竹南門綜合醫院與林口長庚兒科醫師群醫治,終將孩子從鬼門關前搶救回來。

新竹南門綜合醫院小兒科主任李浩遠說,這名男童發燒5天期間,陸續或同時出現喉嚨痛、咳嗽、流鼻水、嘔吐、頭暈、腹痛等多重症狀,前往診所治療都不見改善,家屬見病情持續惡化,趕緊送往南門急診。

到院時孩子的發炎指數高達14.3(正常為0到1),且喉嚨A型鏈球菌快速篩檢結果為陽性,雙眼結膜發紅充血、嘴唇泛紅、草莓舌、咽喉紅腫、頸部淋巴腫大約兩公分,手腳末端也紅腫、皮膚長紅疹。

由於病童臉色蒼白,手腳出現大理石斑,加上血壓過低,李浩遠赫然發現,孩子竟同時出現川崎氏症合併毒性休克症候群等多重症狀,經緊急輸液並給予抗感染藥物,血壓才逐漸恢復正常。

病童於穩定病情後,轉往與南門醫院策略聯盟的林口長庚醫院兒童醫學中心繼續觀察治療,同時給予免疫球蛋白治療,終於成功挽回孩子的性命。

李浩遠說,毒性休克症候群與川崎氏症很相似,同樣會發高燒、草莓舌、皮膚疹,毒性休克症候群多發生於3歲以上幼兒,川崎氏症則多發生在5歲以下小朋友。

病童的心臟超音波中發現直徑逾8厘米的巨大冠狀動脈瘤,這是川崎氏症所特有的,也同時符合川崎氏症與毒性休克症候群的診斷,是極為罕見的個案。

都是藉由呼吸道感染

李浩遠強調,由於毒性休克症候群與川崎氏症,都是藉由呼吸道感染所致,因此預防之道在於避免孩童感冒與呼吸道受感染,勤洗手、少去公共場所、戴口罩是避免受傳染途徑的不二法門,且孩子高燒不退時,一定要儘速就醫。

<醫點靈>毒性休克症候群與川崎氏症

常見的細菌性扁桃腺發炎,是因為受到A族鏈球菌感染所致,孩子會出現發燒、喉嚨痛、草莓舌、頭痛、腹痛甚至嘔吐等症狀,發病12到48小時間可能出現細小紅丘疹,撫摸有如砂紙般粗糙。

儘管大部分病童經過治療後,都能順利痊癒,然而極少部分因為治療不週,沒有妥善殺菌,反而造成急性腎絲球腎炎、急性風濕熱或鏈球菌毒素引起的「毒性休克症候群」,一旦毒性迅速擴散,幾天內就可能致死,且死亡率極高。

至於川崎氏症,則是經由臨床症狀個別認定,如果小孩發燒5天以上,合併結膜充血、草莓舌與嘴唇紅腫乾裂、頸部淋巴腫大、全身出現皮膚疹或四肢出現末梢紅腫等4種症狀,就可能是川崎氏症。

川崎氏症的可怕,在於其引發的心臟血管併發症,在急性期可能引起心肌炎、心包膜炎,進而可能導致心臟衰竭。川崎氏症的致病原因,迄今仍是個謎,臨床醫學界普遍懷疑,可能是因感染病菌而誘發。

(資料來源:新竹南門綜合醫院小兒科主任李浩遠,記者蔡彰盛整理)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