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中醫活血化瘀 調理子宮內膜異位

2012/09/15 06:00

文/蘇聰明

根據統計,每10個育齡婦女中可能有一個會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尤其是年過30歲、未曾生育、企圖心旺盛的女性,更是高危險群。

發生原因不明,但有可能和月經期間,子宮腔內有部分原本應流出體外的經血,卻經由輸卵管流入腹腔有關。此外,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也可能和體質有關,患者一等親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機會,是一般人的7倍以上。

這種病常發生在30至45歲間的婦女,發病率佔9%至12%,在不孕婦女中佔1/4,尤其在不明原因的不孕婦女中佔70%至80%。

由於子宮內膜異常不易診斷,只有請病人或醫師在遇到有經痛及不孕時,提高警覺,如果是初潮後的數年才發生經痛,且伴隨有其他症狀,甚至愈來愈厲害,就要找醫師檢查是否為子宮內膜異位或其他病變。

中醫認為,「血瘀」是治療本病的關鍵,因子宮內膜異位與月經週期有著密切關係,治療時,要配合月經週期的不同及症狀的不同,選用不同的藥方,分別論治,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

中醫臨床上,施以活血化瘀的方劑「失笑化瘀散」,「莪稜通管湯」為主劑,再視患者的症狀添加藥物,如痛經為主的患者要加香附、台烏、木香、元胡等行氣袪瘀藥;經血量多者要加茜草、三七、黑蒲黃等袪瘀止血藥;血熱者加白茅根、旱蓮草、丹皮、生地等涼血止血藥;寒象者加炮薑、黑艾葉等溫經止血藥,以加強療效。(作者為高雄市新復興中醫診所院長)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