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新生爸媽強迫症 猛檢查寶貝

2012/09/01 06:00

文/郭彥麟

在望子成龍的期盼下,今年誕生了許多新手媽媽、爸爸。面對脆弱的小生命,有些人會陷入極大的焦慮之中,感受到這個沉重的「甜蜜的負荷」。

因此,嬰兒尚在襁褓的這段期間,常是一些精神疾病發作的高危險期,例如:產後憂鬱、失眠、恐慌症等。較少為人注意的強迫症其實也與生產緊密相關。

根據研究顯示,大約7%到21%的母親會在產後出現初次的強迫症狀,而有29%到50%的強迫症母親會在產後惡化。此外,有趣的是,父親也會感染到這樣的壓力,出現「強迫」症狀。

◎強迫症狀可以簡單歸類為「三C」:檢查(Checking)、清潔(Cleaning)、計數(Counting)。

有母親每隔幾分鐘便檢查嬰兒的尿布是不是「滿」了?或怕嬰兒著涼,反覆檢查窗戶有無緊閉?有父親啟動無菌室的高標準,重複消毒奶瓶,甚至因為過度清洗,而弄傷小嬰兒脆弱的皮膚;第三類症狀會讓父母隨時緊盯著刻度、指針、數字,無論是泡牛奶的溫度、哺餵的時間、室內的濕度或小孩的體溫,都不能有一絲一毫的誤差。

出現上述這些症狀,未必一定是強迫症,有可能是平時壓抑的強迫人格(追求完美)因為壓力而暴露出來,也有可能是焦慮症的行為表現。但若這些無法克制的反覆,嚴重消耗時間,並徹底癱瘓生活,恐怕強迫症已經隨著孩子的出生而產生。

矛盾的心理是強迫症的另一個核心。強迫症的患者一方面無法抗拒內心的焦慮,另一方面又厭惡自己脫序的行為。他們因羞愧而努力去隱藏症狀,而這些秘密往往就藏了好幾年。因此,許多痛苦的母親,獨自承擔著這些嬰兒房裡的秘密。在沒有足夠的支持下,被咒語綑綁的母親,最後必然筋疲力竭。她們失眠、易怒、神經兮兮,但如果關心地詢問,她或許會回答:「只是壓力大了一點。」

為何許多強迫症會在生孩子之後初發或惡化?目前還沒有答案。佛洛伊德曾指出,檢查與清潔等症狀,是來自於對排泄物產生的焦慮。因此,或許再度接觸到小孩的糞便,讓父母親潛藏的焦慮又重新浮現出來。此外,生產前後母親體內劇烈的荷爾蒙變化,如動情激素、黃體激素、催產素等,或許也是強迫症狀形成的原因之一。

縱使嬰兒房裡的秘密被隱藏著,但症狀所帶來的壓力經常早就感染了整個家庭,造成夫妻、婆媳間的緊張,或影響小孩的早期發展。

父母親是小孩最重要的依靠,當我們將目光聚焦在惹人憐愛的小嬰孩身上時,也別忘了去關心偉大的父母親。

及早察覺情緒或行為變化,注意被忽略的強迫症狀,並鼓勵他們尋求專業精神科醫師的協助。(作者為高雄市耕心療癒診所精神科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