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檢指數正常 腸道仍可能潛藏致命病變

2012/08/18 06:00

文/鄭乃源

近年來台灣飲食西化,大量攝取紅肉及高脂低纖的飲食習慣,使得腸道疾病成為國人健康大敵,根據國民健康局最新發表數字,大腸癌更蟬聯台灣癌症發生率之首!除了常見的腸瘜肉、腸癌之外,好發於消化系統的神經內分泌癌更是潛藏的致命病變。

確保健康 應作大腸鏡檢查

日前一名30多歲男子接受員工健檢,在CEA癌症指數、糞便潛血等項目都未檢驗出異常,但因為家族有大腸癌病史,因此他加做大腸鏡檢查。後來從大腸鏡檢查結果中,發現狀似腸瘜肉的凸起物,經過進一步診斷,確診為棘手的神經內分泌惡性腫瘤。

他在接受手術治療後,狀況良好,不過仍須定期回診追蹤,以免復發。

臨床來說,CEA癌症指數、糞便潛血篩檢僅能檢驗出是否有較高的腸癌風險、腸道有沒有出血等;定期進行大腸鏡檢查,才能確定是否有腸瘜肉、腸癌,以及是否受到神經內分泌癌的侵襲。

神經內分泌癌的病因不明,好發年齡為40至60歲,高達5成以上發生在消化系統或呼吸系統,且有相當比例屬於惡性腫瘤。臨床表現症狀包括:咳嗽、腹瀉、盜汗、低血糖、腹痛及臉部潮紅等,由於常會被誤診是其他內分泌失調疾病,因此超過半數的患者確診時已經出現腫瘤轉移的現象,此時平均僅剩2.5年的存活期。

很多民眾因為怕痛、不適應或怕麻煩等原因,不願意接受大腸鏡檢查,但以現今國人腸胃疾病年齡層下降,建議30歲以上者,應考慮安排進行大腸鏡檢查,才能確保腸道健康。

(作者為北市聯安診所院長)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