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長人打球胸骨痛 急性主動脈剝離

2012/08/17 06:00

▲身高203公分的衛同學打籃球突發胸骨痛,檢查後發現竟是馬凡氏症併急性主動脈剝離。(萬芳醫院提供)

記者陳曉宜/台北報導

203公分、21歲的衛姓男學生6月某日傍晚與同學去打籃球時,突然感到左側胸骨下疼痛,立刻被送到萬芳醫院急診室,無病史的他,竟意外發現罹患「馬凡氏症」合併「急性主動脈剝離」。

203公分男大生罹馬凡氏症

萬芳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李紹榕醫師說明,馬凡氏症(Marfan syndrome),又稱為「蜘蛛人症」或稱「麻煩症」,最早是法國小兒科醫師Marfan在1896年提出臨床報告,此症患者,往往給人的第一印象便是又高又瘦;古時傳言長手過膝的劉備,及高瘦的美國總統林肯均被懷疑是馬凡氏症候群病患。

依據統計,若發生急性主動脈剝離,至少50%的病人在發生後48小時內會死亡,也就是每延誤一小時治療便增加1%死亡率,因此診斷及治療猶如與時間賽跑一般,要立即救治。若不開刀約71%的人會在兩個月內死亡,89%的人在3個月內死亡,91%會在6個月內死亡。

萬芳醫院指出,衛同學送進急診時,測量血壓、呼吸及心跳皆正常,亦無明顯的輻射性疼痛,入院時,理學檢查觀察到他的左邊呼吸聲下降,胸部X光僅顯示輕微增加的肺紋;心電圖則有些異常,但心肌酵素並沒有明顯增加。基於病患又高又瘦的身材,並不能完全排除有可能是自發性氣胸,於是安排他做肺部電腦斷層檢查,看到的主動脈根部擴張。

衛姓學生離開後,放射科醫師進行報告判讀時,覺得主動脈夾層動脈瘤的可能性無法完全排除,因此以高風險值電腦通報系統,通報急診醫療團隊人員,並在第二天上午緊急召回病人做進一步的評估判斷,結果確認是「馬凡氏症候群」合併急性主動脈剝離,緊急照會心臟外科,由李紹榕醫師連夜緊急手術,救回性命。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