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頭痛+焦慮+睡不好 小心 精神官能症

2012/08/06 06:00

▲父親節將至,中壯年人頸肩僵硬、頭痛,若按摩無法解決問題,各種檢查也都無異常,或許可尋求精神科的評估;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非本文當事人。(照片提供/許峰碩)

文/許峰碩

◎案例一:58歲的蔡先生,無精神科病史,個性開朗外向,近一年來卻變得反常,凡事擔心、重要決策容易猶豫不決,更出現坐立不安、肩頸僵硬、頭痛、容易和家人發脾氣、消化不良易脹氣、便秘、晚上需要在床上躺很久才能入睡等症狀。

雖曾到醫院做各種檢查,都沒發現任何異常,最後心臟科醫師轉介到精神科接受評估,發現蔡先生患有廣泛性焦慮症。

◎案例二:42歲的張先生是高階公務人員,家庭美滿,很少病痛的他,近兩年來,4度進出急診,症狀是突然心跳加速、胸悶、呼吸困難。

他主訴喉嚨裡好像哽住一顆藥丸、手腳有觸電的麻刺感、冒冷汗、頭暈,並強烈感覺自己快要死掉了。在急診室接受一系列檢查後,沒發現任何身體功能的異常,但醫療人員為他打一針鎮靜劑之後,不適症狀就緩解了。於是急診醫師建議張先生到精神科門診追蹤,診斷是恐慌症。

近來愈來愈多人和蔡先生、張先生一樣,因為身體不適到醫院檢查,卻又檢查不出什麼異常。朋友和親人都勸「不要太ㄍㄧㄥ」、「放輕鬆」、「不要想太多」,越勸他們越緊張,生活越恐懼,這其實常是精神官能症所引起。

精神官能症是十分常見的疾患。它不是一個單一的疾病,而是許多精神科常見疾患的總稱,如輕度憂鬱症、廣泛性焦慮症、強迫症、恐慌症及畏懼症等。此類疾患也可能被醫師診斷為自律神經失調、失眠症等。

精神官能症被認為是輕型的精神疾患,其造成的原因包含體質、壓力、個性等三大因素,通常三者同時存在。此疾患並不常造成病人功能的嚴重損害,卻常讓病人處於痛苦之中。

大約每4人就有一人在一生中,曾受過精神官能症的困擾,患者常具有較要求完美的個性,並且常是處於(或曾經處於)長期的壓力當中;生活型態及人生階段的改變,則常成為其觸發因子。

這些人的體質常具有腦內神經傳導物質的不平衡(如血清素、正腎上腺素),致使負責壓力反應的中樞過度活躍,連帶使得全身的自律神經系統產生失調,於是出現各種身體的症狀,更加感覺自己的焦慮。

基於以上原因,病人常會尋求民俗療法或中醫,或看遍西醫各科,卻難以確認其主要問題,然而只要接受全盤妥善的治療,可以得到良好的緩解。

主要的治療方式包括:藥物治療、團體心理治療,以及行為治療等,通常患者都能因治療而獲得不錯的緩解效果。

(作者為彰濱秀傳紀念醫院精神科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