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反應性關節炎 好發在年輕人

2012/04/30 06:00

▲反應性關節炎。第3腳趾紅腫脹像臘腸一樣,故名為臘腸趾。(照片提供/張棋楨)

文/張棋楨

28歲的小吳為某貿易公司公關人員,兩個月前,排尿有輕微灼熱感,生殖器也排出一些分泌物,經抗生素治療後,尿道炎的症狀消失了,但他的手指和腳趾關節腫脹疼痛,外表看起來像臘腸一樣。

小吳剛開始以為是痛風發作,接著右腳跟也腫了起來,兩眼發紅像兔寶寶一樣,就醫後,被診斷罹患了反應性關節炎。

◎什麼人易罹患反應性關節炎?

反應性關節炎是年輕人關節炎中最常見的。此病幾乎只限於男性,但年輕女性也有少數病例,男性和女性之比約為20比1,其好發年齡為20至30歲。此外,反應性關節炎與遺傳記號—人類白血球抗原(HLA-B27)有關,80%到90%的患者呈陽性反應。

◎反應性關節炎的徵兆與症狀

一般而言,患者可能要在腸胃、生殖器或尿道感染幾個星期或幾個月後,才會出現關節炎症狀。

發炎的位置主要是在膝、腳踝和腳部關節。侵犯的關節以不對稱方式出現。除了關節炎外,還表現3種典型的肌肉骨骼病變。

●整個手指或足趾的瀰漫性腫脹、疼痛和紅熱:外觀形似臘腸,故稱為臘腸指(趾)如圖一。

●肌腱炎:約見於45%的患者,多發生於跟腱(後腳跟)和髕腱(膝蓋)附著點,局部會出現紅腫熱痛。

●下背痛:因薦腸關節(脊椎與骨盆交接處)發炎。

在病程中或早或晚會出現眼部及皮膚黏膜的病變,如單眼或雙眼發紅(結膜炎或虹彩炎),在足底和手掌可出現溢膿性皮膚角化。

男性患者會在尿道口周圍出現水泡,進而潰爛,成漩渦狀龜頭炎。

◎反應性關節炎的治療與預後

反應性關節炎的治療,早期為了清除腸道或泌尿道細菌可口服抗生素如四環素、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對緩解關節炎都有效。

單個關節的持續性腫痛或肌腱炎,可用關節腔內或局部注射類固醇;嚴重的或慢性活動性的關節炎,或有薦腸關節炎者,可併用免疫調節劑,如磺胺塞拉金或胺甲基葉酸;服用免疫調節劑控制不佳者,可注射生物製劑如恩博或復邁。

(作者為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過敏科主任)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