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置換人工膝關節 可適度運動

2012/04/17 06:00

文/邱致皓

審稿/詹益聖

隨著人口結構的老化,退化性膝關節炎的盛行率逐漸升高。有許多方式可以治療退化性膝關節炎,包括藥物治療、復健運動、關節注射,與置換人工關節。

傳統的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術後不建議做過度激烈的活動,但因現代社會運動風氣漸盛,患者常會期待在接受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後,仍能保持原有的生活方式,固定運動,就像原來正常的關節一樣,因此常常詢問哪些是在做完人工膝關節後,仍然建議的運動。

適當的運動不但可以促進身體健康,也可以增加骨質密度。但在經過人工半膝關節置換或全人工膝關節置換後的患者,因年紀漸長,害怕人工關節損壞及醫師建議等因素,持續運動的比率較低。

在考量關節固定,人工膝關節墊片磨損,以及關節本體損壞的緣故後,建議在置換人工膝關節後,從事較低強度而不是高強度的運動。

低強度的運動包括:散步、游泳、高爾夫球、簡單的有氧運動、騎腳踏車、保齡球、槌球與慢舞。若之前就有從事滑雪、划獨木舟、登山健行、雙人網球、舉重或登山健走等強度較高的運動,在術後仍可達到同樣的活動程度。

至於不建議從事的運動大多屬於高耗能與高壓力的運動包括棒壘球、籃球、曲棍球、排球、慢跑、足球、美式足球、體操或手球等。

根據美國的統計,在初次接受人工全膝關節置換的病人中,追蹤6年,滿意度高達9成,在運動表現方面,男性有較高的活動程度與評分。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16%的患者在接受過人工膝關節置換後,並沒有完全遵照醫師的囑咐,仍然從事高強度的運動與勞動,但最終的結果還是相當不錯的。尤其是年紀越輕的患者,對於術後運動的期待與需求越高。

因此,建議先與醫師充分的溝通與了解自己的期待,在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與適當的復健後,除了不用拄枴杖走路之外,是可以回到原來的運動項目的。

雖然不能回到競爭激烈的籃球場或足球場,但在台灣比較流行的如登山健走、游泳、腳踏車、高爾夫、槌球甚至網球等,都可以放心去做。

畢竟手術的目的,除了消除膝關節的疼痛外,更重要的是要能恢復原來運動的功能,讓健康的膝蓋能夠承擔你的身體,探索精采的人生。

(作者為林口長庚醫院骨科部運動醫學骨科醫師;審稿者為主任)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