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微型吸絞器 鼻竇手術微創化

2012/04/13 06:00

▲(圖1)

圖.文/傅嘉祥

▲(圖2)

鼻竇手術在台灣,是相當常見的手術。自內視鏡普及以來,鼻竇手術進入精緻化,微型吸絞器的發明,更讓鼻竇手術正式進入微創時代。

鼻竇的手術需透過鼻孔,在狹窄的空間內,進行各個不同位置及角度的鼻竇手術,四周又有重要的器官(如眼睛、大腦)及構造(如鼻淚管、內頸動脈、視神經等)環繞,因此手術的安全性及精確性有其必要。

傳統的鼻竇內視鏡手術,在移除鼻竇多餘的軟組織或息肉時,利用各種鼻用器械進行切割或拉扯的動作,對於正常的鼻腔黏膜傷害很大,很難保留住所有正常的鼻腔或鼻竇的組織;如此組織切割後的大範圍傷口,取出切除的組織後,還得另外再花時間處理傷口滲出的血液及止血,相當耗時。失血較多的手術視野也較易產生併發症。

失去正常黏膜覆蓋的鼻部傷口,取而代之的是疤痕組織,術後傷口容易出現纖維化或沾黏;雖然手術切除了病灶,也打開了鼻竇,但卻讓鼻腔及鼻竇失去原本應有的功能,反而失去「功能性」鼻竇手術的精神。

經由「微型吸絞器」的動力系統,利用不同角度、反覆旋轉的小刀片(圖1),一邊利用微型旋轉刀片精準地切割多餘的軟組織或息肉時,同步抽吸切割下來的組織及傷口滲出的血液;不但大幅縮短手術的時間,減少手術時間及流血量;保持手術視野清晰,降低併發症的產生;也能保留大部分正常的鼻腔及鼻竇黏膜,使術後傷口恢復快,降低疼痛感,也讓術後鼻部功能可以回復至最佳狀態,符合精緻化、微創的功能性鼻竇手術。

若狀況適合且需要,對於大多數的病患我們會建議使用此動力系統。

目前利用微型吸絞器進行功能性鼻竇內視鏡手術在國內、外均已相當普及,缺點為此耗材必須自費,健保未給付,價格依不同病情所需不同的角度(圖2)及個數而有所不同,需由醫師依個別病情判斷,建議在術前與醫師做好諮詢及確認。

(作者為林口長庚醫院耳鼻喉部鼻科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