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皮膚搔癢 中醫祛風補血

2012/03/12 06:00

文/鄧正梁

中醫治病,認為天地宇宙是一體的,大的從「天人合一」的思想,宇宙的現象在人體內可以表現出來,到小的「有諸內者,必形諸外」,體內的問題可以表現到體外來。因此治病時,「司外揣內,司內揣外」,也就是外面的問題要考慮到內臟器官的變化,內臟器官的變化常可在體表顯現出來。

皮膚最常見的問題就是皮膚哪兒癢了,搔抓不停,抓得紅紅一片,還是不能止癢;在西醫來講,就是皮膚過敏,吃一點抗組織胺,再嚴重者吃類固醇,目的就是止癢。

中醫認為,搔癢常是風濕熱的表現,所以用苦參、石膏、知母、牛蒡等除掉外在淫邪,搔癢就能消除,若身體太虛的,還要補血,因為搔抓在中醫就是「風」的問題,「治風需治血,血行風自滅」,所以用當歸、何首烏、蒺藜等祛風補血。

再來是皮下出血的問題,皮膚一點一點鮮紅色,有的呈現是紅斑,久了,血色素氧化成暗褐色;西醫常會懷疑是自體免疫性疾病,如血管炎、紅斑性狼瘡等,服用藥物最主要的就是類固醇;中醫認為,皮下出血是血熱問題。

中醫診斷的層次,在熱病學來講有「衛氣營血」之分,熱入營血的層次,容易皮下出血,藥用側柏葉、丹皮、赤芍等涼血,自然出血就會緩解,這就是「司外揣內」。

皮膚起泡最常見就是天疱瘡了,這常發生在老年人,皮膚像煮熟的紅豆湯一樣,一直冒泡,冒多了,皮膚一整片脫皮,異常疼痛,不小心還會細菌感染,罹患敗血症而死去。

西醫的治療是用類固醇,壓抑免疫力,讓皮膚不要再冒泡;中醫認為,冒泡是體內濕熱,要清熱利濕,藥用土茯苓、白花蛇舌草、金銀花等,冒泡自然就會緩解。

最常見的毛囊炎不論是青春痘還是針眼,抑或是肛門膿瘍,西醫常用四環黴素等消炎殺菌;中醫常用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花粉等清熱排膿。有諸內而形諸外,調整臟腑的陰陽寒熱。

(作者為桃園縣楊梅市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