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孩童重力不安全症 治療停看聽

2012/03/10 06:00

▲圖4(照片提供/李彥慧)

文/李彥慧

▲圖2(照片提供/李彥慧)

重力不安全感主要是反映出一個人對於頭部姿勢改變,或地面不穩定的感受。這是一種感覺統合障礙。

▲圖1(照片提供/李彥慧)

孩子們會藉由對重力的了解及經驗,來幫助他進行所有的活動,這種來自重力的安全感是所有情緒行為發展的基礎。而「重力不安全症」指的就是孩子對來自耳石器官(橢圓囊和球囊)的前庭覺訊息過度敏感,再加上本體覺的缺失,使得孩子會很害怕姿勢的改變,並對一點點的高度就會過度恐懼。

▲圖3(照片提供/李彥慧)

造成重力不安全症的常見原因,不外乎就是家長的過度保護。最常見的是家長在幼兒一歲以前都抱在懷中,造成小孩未學會爬即站,家長以為小孩聰明,還沒爬就會站了,卻沒想到會造成孩子在感覺統合方面失常,使得孩子害怕身體姿勢的改變,對快速動作顯得笨拙,甚至排斥大多數的肢體動作,進而影響了粗大動作發展,同時也限制了他們探索環境和與同儕互動的機會。

◎重力不安全症的行為特徵:

●當腳離開地面時,小孩顯得非常焦慮,會很掙扎地想要把腳放下。

●非常害怕跌倒、攀爬、往後退或站在高處。

●很不喜歡動態的遊戲器具。

●拒絕從高處往下跳或拿東西。

●不喜倒立,翻滾或翻跟斗。

●兩個平面之間的位移顯得特別慢,如上下車或走在凹凸不平的地面。

●討厭旋轉的感覺(如車子快速的轉彎)。

●有人在背後輕推他或是有時一點點的姿勢改變(如左右搖擺),便會引起劇烈的情緒反應。(圖1)

◎重力不安全症之建議活動:

對於嚴重重力不安全的孩童們,一開始的活動會建議家長們讓小孩的雙腳可著地,所以先讓他們嘗試走上斜坡和下斜坡會是一個很好的活動。

孩童漸可接受後,可利用站在小板凳上彎腰取物、跳跳床、盪鞦韆、滑板車等漸進式的活動,慢慢增加挑戰難度。

要提醒家長的是,千萬不要採用洪水猛獸法,要求孩子立刻完成所有活動,往往會適得其反。且是否為感覺統合問題的孩童,仍須由專業職能治療師做評估。

◎職能治療師可以介入的治療方式

●利用治療球,使孩子在腳離地,上下左右地跳動,且允許孩子用手抓住物體。(圖2)

●用跳跳床,使孩子腳離地,並要求配合拍手動作。(圖3)

●能力進步後,可做平衡木的活動,並要求不可以跌下來。(圖4)(作者為台中市育康復健科診所職能治療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