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8旬翁血糖飆升失智症上身

2012/03/04 06:00

▲醫師建議民眾力行「4多」健康守則,「多」動腦、「多」運動、「多」參與社會活動、「多」吃清淡食物。(記者張聰秋攝)

記者張聰秋/彰化報導

▲糖尿病患的飲食要營養均衡,更要清淡。(記者張聰秋攝)

彰化縣一名80歲糖尿病患日前血糖突然飆升過高,送醫檢查竟發現他的腦部已經出現萎縮症狀,得了俗稱「老人癡呆症」的失智症。

糖尿病患 腦部出現萎縮症狀

醫師指出,有研究顯示,糖尿病患罹患失智機率比非糖尿病的人高,且血糖飆升時風險更高,一旦罹患失智症,即使血糖恢復正常,病患也必須與失智症對抗,不可輕忽。

這名老先生發病前,雖然年紀大,腦筋卻很清楚,常會看盤投資股票,也愛剪報和閱讀,只是血糖控制不好,日前血糖指數突然飆升,到醫院治療時竟然認不得家人,在病床上胡言亂語,也很躁動,經接受電腦斷層掃描等其他醫療檢查,醫院診斷老先生得了失智症。

因老先生的血糖遠遠超過安全控制指數,醫院打胰島素針劑治療,讓他的血糖恢復安全值,可是失智症狀卻時好時壞,得靠藥物延緩失智症病情。

署立彰化醫院神經內科醫師劉彥良表示,失智症就是原先正常智能的人,因為某些原因影響使得大腦功能異常退化而喪失智力,早期症狀並不明顯,容易忽略。

糖尿病患若血糖飆升過高,可能會影響腦部正常運作功能,改變患者的意識而出現失智現象。

劉彥良指出,失智症的原因很多,一旦腦部已有萎縮,即使血糖恢復正常,腦力退化部分,也無法完全恢復到沒有發病前的狀況。

很多人認為,失智症跟遺傳有關,劉彥良指出,如果失智症在45歲、甚至40歲前就發生,跟遺傳比較有關聯,如果到了70至80歲才發生,遺傳因子就非絕對,其他因素誘發才是主因,如血糖控制不好等。

失智症無法根治,但可以預防,彰化秀傳醫院急診部主任黃炳文表示,老年人要避免失智,還是要多動腦。所以,最好讓老年人多參與社交活動,而老人家愛嘮叨也是好的,嘮叨代表老人家的想法及關心,對腦部的運作有良性的刺激作用,子孫不應嫌煩,反而要更能體諒老人家的嘮叨。

劉彥良建議民眾力行「4多」健康守則:多動腦、多運動、多參與社會活動、多吃清淡食物,糖尿病患更要注意血糖變化,運動和飲食都兼顧,以遠離失智症威脅。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