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嘴裡長青蛙
蛤蟆腫 都是口水惹麻煩

2006/01/19 06:00

文/蔣敬文

蛤蟆腫的成因有兩派說法,一是唾液腺阻塞,二是口水滲漏到口腔底部組織中造成,目前較建議的療法,是將口腔底部的唾液腺完全切除,以降低復發率。

小明的嘴裡長了一顆水球一樣的東西,看過醫師後,回到家裡跟媽媽說:「醫師說,我的嘴巴裡有一隻青蛙……」,媽媽聽了把小明訓了一頓:「小朋友不要亂講話!」回過頭問阿公到底是什麼病?阿公說是跟蛤蟆有關,讓媽媽一頭霧水,究竟是什麼東西長在嘴裡、又跟蛤蟆有關?讓小明嘴裡那顆水球看起來還真有點像蛤蟆的肚子呢!這跟亂吃東西有關嗎?其實,小明的嘴巴裡長的東西叫蛤蟆腫,這是唾液腺分泌的口水因故無法排入口腔,累積在組織裡所形成的囊腫。吃過東西後,會比較腫脹,看起來粉紅中帶著藍色,就像青蛙挺著肚子一樣,所以叫蛤蟆腫。

蛤蟆腫時常發生在年輕人身上,剛開始早上起床時,還會變小,等到越來越大時,就會一直感覺舌頭下面有一顆東西。以往認為是唾液腺管道阻塞,所以口水排不出去,因而形成囊腫;但是現在的觀念認為是,口水從唾液腺中滲漏出來,滯留在口腔底部組織中,並不是真正的囊腫。這兩種理論會導致不同的治療原則。

如果是第一種情況—唾液腺管道阻塞,只要把囊腫完整切除就可以。國外有文獻報導,單純把所謂的囊腫外壁整個切除, 復發率有五十七%,表示方法錯誤。

按照第二種理論,蛤蟆腫並不是真正的囊腫,只是從唾液腺滲漏的口水,在口腔底部鬆軟的組織中累積而成,也就無法完整切除。因此有人提出造袋術,也就是將蛤蟆腫打開來,把它的內層組織和傷口黏膜縫在一起,做成一個袋口,希望口水能流到口腔中,自然解決問題。可惜,造袋術要成功,在於袋口要保持開放,蛤蟆腫越大,袋口也越大,越不容易復發。同樣的,造袋術的復發率高達六十六%。

既然是口水外滲到組織裡,當然要清除分泌的源頭,口腔底部的舌下腺有十到廿個,在手術的過程中,並無法分辨到底那一個腺體才是源頭,也有可能在手術過程傷到原本正常的舌下腺,導致新的滲漏。

因此,目前建議治療方法,是將口腔底部的唾液腺,特別是患側的舌下腺,經口完全切除,如此復發率可以降低到一%。因為此項手術相對來說傷口較大,復元較慢,須住院觀察,所以有的醫師會先施行單純切除或造袋術,如果復發,再施行舌下腺根除手術。

(本文作者為羅東博愛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