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保肝第一步 抽血篩檢B、C肝

2011/11/10 06:00

▲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執行長許金川(右)發起萬人免費肝病篩檢活動,昨請來藝人郭子乾(中)、邰智源(左)公益代言。(記者王昶閔攝)

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

台灣每天有40個家庭,因家人罹患末期肝病而悲傷破碎。專家指出,保肝第一步就是要抽血檢驗有無B型與C型肝炎帶原,即便打過疫苗也不保證萬無一失,尤其媽媽是B肝帶原者,但打過疫苗的寶寶,1歲前還得抽血確認有無感染,以免成為漏網感染者,直到出現肝病症狀,往往已是死神來敲門。

打過疫苗仍須防肝病

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執行長、台大內科教授許金川指出,母子垂直感染雖可有效以B肝疫苗阻斷,但有1%的機率,因寶寶未產生抗體而感染B肝,因此1歲前務必要抽血再度確認,國內至今仍有零星個案,是直到成年後意外發現肝癌,才知當初打的疫苗失效。

一位媽媽因B肝帶原,兒子一出生就依規定接種B肝疫苗,原本以為成功阻斷母子垂直感染,移民美國後就不曾追蹤,兒子到24歲時,才在健檢時意外發現B肝帶原,肝臟冒出3公分的肝癌,及時開刀,目前恢復良好。但另外一位遭遇類似的少年,18歲發病時已是晚期肝癌,無法開刀,不幸往生。

許金川教授指出,B、C肝是肝癌最大元兇,但台灣至今仍有300萬名B肝帶原者、40到60萬名C肝帶原者,絕大多數患者渾然不覺,疏於追蹤治療,直到發生肝癌才就醫,卻為時已晚。

早年B肝主要經母子垂直感染,如今疫苗雖可有效阻斷母子傳染鏈,但仍有1%的機會可能失敗。因此媽媽若是B肝帶原者,寶寶出生後即便打了B肝疫苗,仍須在1歲前抽血確認有無B肝的抗原與抗體,一旦感染就應定期追蹤,必要時用藥治療,以免走向肝硬化、肝癌。

許金川強調,肝臟是沒有神經的器官,直到出現疼痛等症狀時,往往已是末期。一個人體力好、外表健康,只代表有「好心(心臟血管健康)」,卻不代表有「好肝」。保肝的第一步,不是吃健康食品與保肝丸,而是挽起袖子,抽血檢驗有無B、C肝。

肝基會發起萬人篩檢

國父孫中山當年死於肝病,今年適逢建國百年,肝病防治基金會特別於本週六在國父紀念館東側廣場,舉辦「萬人大型免費肝炎、肝癌篩檢與肝病防治講座」,主辦單位備有精美贈品,免費活動諮詢專線:0800-000-583。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