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對抗胃癌 最好檢查HER2基因

2011/10/24 06:00

文/張正雄

許多認識我的朋友,甚至是病患都曾聽我提及,我從國小二年級就開始有胃出血的毛病,讀大二那一年,更曾因為大量出血休克昏倒而住院就醫。雖然後來接受幽門桿菌滅菌治療後,已不再出血,但我對於飲食還是十分謹慎。其實我的腸胃問題跟家族有幽門螺旋桿菌引起的消化性潰瘍病史有關,阿嬤也是因為胃癌而過世。

10多年前,當時的胃癌治療不如現在發達,特別是無法進行手術的轉移性胃癌,幾乎可說沒有什麼積極的治療方法,連化療都很少進行,更遑論是標靶藥物。聽到阿嬤罹癌的消息時,我正在美國受訓,匆匆忙忙趕回台灣,但面對80幾歲阿嬤罹患的轉移性胃癌,我當時能夠替她做的就是抽掉胸腹腔積水,進行疼痛控制等緩和性治療。

阿嬤從確診到過世,不過短短的一個多月,她之前的身體狀況一直還算不錯,但因為癌細胞轉移到肺與腹膜腔,且消化道阻塞無法進食,因此體重大幅下降,整個人都小了一號,讓人看了十分不捨。

其實胃癌不易早期診斷,約4成7發現時,已是第3、4期,更有約3成2發現時已轉移。轉移性胃癌治療於過去10年來,多以化療為主,存活期普遍不超過一年。

近年來隨著分子生物學機制的逐漸解開,許多分子標靶藥物誕生,而在轉移性胃癌上,也終於邁入個人化醫療時代。研究發現,約2成轉移性胃癌病患因其病理組織呈現HER2基因陽性,可能使疾病惡化更迅速,但也同時開啟胃癌標靶治療契機。

臨床研究證實,單株抗體標靶藥物搭配化療,可使HER2陽性轉移性胃癌中位存活期大幅提升35%,由11.8個月提升至16個月,突破過去轉移性胃癌治療上,中位存活期不超過一年的瓶頸。且部分患者將可因病情改善或暫時中止化療,而解除疲倦、噁心、疼痛、吞嚥困難、嘔吐、厭食與腹水的症狀,大幅提升生活品質。

雖然身為癌症專科醫師,但曾長期為胃病所苦,還親眼目睹阿嬤罹患胃癌辭世的過程,讓我在治療胃癌患者時特別有感觸。但胃癌其實是一種早期發現治癒率很高的癌症,若是有胃癌危險因子,例如家族病史、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或是長期上腹部疼痛的民眾,都應該每年定期接受胃鏡檢查,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轉移性胃癌的病友,也無需過度灰心,應該樂觀積極的接受治療,並檢驗HER2基因,才能擬定最適合自己的治療策略。

(作者為彰化基督教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