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遲緩兒認知學習 有撇步

2011/10/17 06:00

▲選擇教材或教學方式,依孩子現階段能力,漸進式的增加困難度,才能讓孩子學得有動機又有成就感。(照片提供/杜婉茹)

文/杜婉茹

認知包含概念化、象徵化、記憶、分類、問題解決、推理、創造、計畫等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認知也會隨之成熟。一般認為兒童的認知能力如同腦的大小,在最初幾年的生長與成熟特別快速。大部分發展遲緩兒童都合併有認知方面的障礙,但對許多家長來說,教孩子認知是一件很挫折的事,總覺得不論怎麼教,好像都沒有進步。

其實孩子的認知發展是有階段性的,依每個階段能力不同,採用的策略或教材也要調整。

一般來說,不論是要訓練顏色、形狀、分類、記憶或其他認知概念,在選擇相關視覺教材或教學策略時,可以調控的要素包含:「刺激物」大小、「刺激物」間的距離或差異程度、可供選擇的刺激量、背景複雜度、抽象程度等。

所謂的「刺激物」指的是所呈現的單一視覺教材,包含平面、立體或實物,例如顏色、形狀或數字等。

●大小:刺激物較大時,視覺提示較明顯,較能吸引孩子的視線,適合視覺注意力較差的孩子;刺激物較小時,視覺搜尋範圍較小,適合視覺搜尋能力較差的孩子。

●距離:刺激物之間的距離較遠時,間隔明顯,不易混淆,適合眼球動作協調不佳的孩子,但需要較好的短期記憶;刺激物之間的距離較近時,需要較好的眼球動作協調。

●差異:刺激物間的差異較大時,較易區辨,適合初學習新概念的孩子,例如:剛開始學習形狀概念時,可先讓孩子學會分辨圓形和三角形,才是三角形和正方形、正方形和菱形等差異較小的形狀;刺激物間的差異較小時,可以訓練視覺區辨敏銳度、細部特徵觀察或短期記憶。

●數量:針對初學習新概念的孩子,可供選擇的刺激量盡量少,例如:剛開始學習指認顏色時,可以先讓孩子從藍色和紅色中找出我們要的顏色(2選1),再來增加到藍色、紅色和黃色(3選1)等。

●背景:簡單的視覺背景適於前景背景區辨能力不佳或初學習新概念的孩子。等孩子的基礎概念較穩定後,可慢慢增加視覺背景的複雜度。

●抽象程度:學習新概念時,建議使用的教材順序為:實物到照片,再來是彩色圖畫,然後是黑白圖畫、卡通圖案,最後是圖像輪廓。

家長在選擇教材或教學方式時,一定要依照孩子現階段的能力,漸進式增加困難度,才能讓孩子學得有動機又有成就感。

(作者為台北杏誠復健診所職能治療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