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腦內植晶片 控制巴金森氏症10年

2011/09/20 06:00

▲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院長林欣榮(左),昨與接受深腦部刺激治療術治療的巴金森氏症患者曾先生(右),在記者會中分享症狀獲得控制及改善的治療經驗。(記者劉信德攝)

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

曾先生是巴金森氏症患者,20年前他僅37歲就發病,出現手腳顫抖等症狀,服藥控制幾年後,病情仍持續惡化,後來選擇接受「深腦部刺激術」(DBS),在腦內植入晶片後病情獲得控制,至今已滿10年,不但重回工作崗位也常到處旅遊,生活品質大幅改善。

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院長林欣榮指出,台灣有4萬人以上罹患巴金森氏症,患者身體有如車子的「煞車」太強,導致行動受限,為減緩「煞車現象」,需將特殊晶片植入患者的腦部,以安全有效的電流加以刺激後,使行動力恢復,並可減少口服藥物劑量一半,降低副作用並控制病情。

曾先生20年前發病時,先以手腳不自主顫抖為表現,家人以為是腦中風、內分泌失調,兩年後才診斷出罹患巴金森氏症,初期光靠服藥尚能控制,但7、8年後病情又開始惡化,不得不增加藥量,卻又引發幻聽、嘔吐等藥物副作用,讓他飽受煎熬,爆瘦至50公斤。

後來在家人的鼓勵下,曾先生決定接受DBS手術治療。過去10年來,他四肢顫抖、身體僵硬、失眠以及憂鬱等症狀都獲得改善,不但重回工作崗位,也常陪太太到處旅遊觀光。但植入的晶片耗材所費不貲,自費價高達90萬元。

口服藥劑量減半

林欣榮指出,巴金森氏症屬於神經退化性疾病,初期治療口服左多巴藥物為主,但幾年後藥物副作用就會出現,嚴重者將失能,而台灣現有4萬名患者中,僅600多人接受DBS手術,術後生活品質提高、失能情況改善。

林欣榮表示,老人罹患巴金森氏症的風險相對高,隨著台灣社會邁入高齡化,未來罹患人口將越來越多,不容忽視。根據美國統計,目前類巴金森氏症的發生率已達15%,85歲以上人口更高達50%。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