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腦下垂體腫瘤 導航加內視鏡切除

2011/09/14 06:00

▲嘉基醫院運用腦部的導航系統與內視鏡,從鼻腔進入,醫師透過導航系統所傳出來的影像,精準地切除患者腦下垂體腫瘤。(記者余雪蘭翻攝)

記者余雪蘭/嘉市報導

40歲的洪小姐因視力模糊且特別疲倦,檢查發現是腦下垂體有腫瘤,壓迫視神經。由於腦下垂體位於蝶竇(鼻竇深處部位)附近,嘉基醫院耳鼻喉科與神經外科醫師分工合作,利用腦部醫學導航系統,結合鼻竇內視鏡,從鼻腔進入切除腫瘤,不用開腦,降低手術風險。

嘉基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陳世翰表示,腦下垂體位於頭部的中心點,主掌人體荷爾蒙、甲狀腺、生長激素、類固醇等,周圍緊鄰頸動脈及視神經,與蝶竇僅相隔一小塊骨骼。

腦下垂體腫瘤分為功能性與非功能性腫瘤,功能性腦下垂體腫瘤患者會導致人體荷爾蒙分泌異常,造成巨人症、肢端肥大症或庫欣氏症候群(水牛肩、月亮臉)等症狀;非功能性腫瘤雖不會使荷爾蒙分泌異常,但腫瘤會壓迫到視神經,影響視力,腫瘤大的話,還可能壓迫到腦下垂體的後葉,產生尿崩。

嘉基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黃威雄指出,腦下垂體腫瘤的切除,傳統手術須把頭蓋掀開後,再將大腦翻移,才能到達位於頭部正中央的腦下垂體。現在利用腦神經外科專用的導航系統,搭配內視鏡,先由熟悉鼻腔構造的耳鼻喉科醫師操作內視鏡,從鼻腔進入蝶竇位置,把蝶竇與腦下垂體中間的骨頭切開後,再由神經外科醫師接手,切除腦下垂體的腫瘤。

黃威雄說,這套導航系統使用在鼻腔的各種手術中,讓手術更加安全、迅速,曾有患者因車禍造成頭部外傷,顱底骨頭碎裂,腦脊髓液穿過鼻竇自鼻腔流出,透過導航系統,快速精準找到缺損位置並修補。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