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要不要開刀? 正確診斷很重要

2011/08/28 06:00

文/張志祥

林先生是一位40歲的上班族,背上長了一顆皮下腫瘤有5、6年之久。他問:「醫師,我可以不要開刀嗎?」其實很難回答這樣的問題,每一名病患狀況也不盡相同,不過有一些基本的原則可供參考。

「開刀」最重要的目的是判斷腫瘤是良性?還是惡性?臨床上,大部分的案例可以很輕易分辨出來,但即便是再有經驗的皮膚科醫師,總會碰到無法光靠視診及觸診就可以做出診斷的情形,這時就需要靠開刀將皮膚切下來化驗,來達到百分之百的正確診斷。

唯有在做出正確的診斷之下,才有辦法評估接下來該做的進一步檢查,以及預估疾病的病程。這樣的好處不是其他抽血或是影像學檢查,例如照X光片可以達成的。

病人也常會問:「現在不是有美容手術,可以完全不留下疤痕?」事實上,只要是開刀,絕對不會沒有疤痕,只是以現今的技術,可以將疤痕儘量美化:一方面是經由開刀的技術將疤痕縮短,或是經由縫合的技巧使疤痕變細,再來可以利用皮膚本身的皺紋,將疤痕適當藏在皺紋當中。其實病人不用過度擔心,在開刀之前,會將傷口預計的長度大小跟病人好好討論,在雙方都有共識的前提下,才會安排接下來的手術準備,目標就是達成美觀及診斷雙贏的局面。

此外,「開刀會不會很痛?」這也是病患的疑慮。其實皮膚手術只有在打麻醉針下針的那一瞬間會有疼痛的感覺,之後整個開刀過程當中,頂多只有拉扯皮膚的感覺。疼痛這種感覺是相當主觀的,只要做好術前心理準備,以及開刀時,與醫師充分配合,整個開刀過程可以是相當輕鬆愉快。

其他可能造成的併發症包括了感染或出血,少部分的病人還可能有蟹足腫的體質。前者發生的可能性很低,感染或是出血可以控制在小於1%的病人身上;產生蟹足腫的機會決定在病人的體質,在術前也會做初步的評估。因此,相對於達成正確診斷的目標之下,這些風險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

總之,開刀並不是想像中的這麼恐怖,一般只要把握住這些原則,並在術前充分溝通,都可以達成醫病雙贏的成果。(作者為台北、桃園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