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癌症篩檢異常 不一定癌上身

2011/04/22 06:00

文/謝登富

「什麼?我的攝護腺(或稱前列腺)特異性抗原異常?我是不是得了癌症?還能活多久?可是,我還有好多夢想來不及實現……」臨床上,常聽到患者因攝護腺癌篩檢指標異常而憂心忡忡。事實上,指標數值異常並不代表癌症找上門,不必過於恐慌。

男性年過50歲,攝護腺疾病會漸漸浮現,到了80歲,幾乎80%的男性會有攝護腺肥大的問題,這是攝護腺良性增生所致,因為年紀愈大,罹患比率愈高,因此攝護腺肥大有「長壽病」的稱號。然而,攝護腺疾病除了攝護腺良性增生,還有攝護腺發炎和攝護腺癌等,其中,攝護腺癌指標「攝護腺特異性抗原(PSA)異常」,為患者帶來的困擾可說是最常見的一種。

●什麼叫做「攝護腺特異性抗原」(以下簡稱PSA)?

所謂的PSA是一種蛋白酵素,主要由攝護腺分泌,其生理作用和男性的精液液化有關。

醫學界研究發現,攝護腺癌的病人身上常常可以發現PSA升高,於是,PSA被拿來作為攝護腺癌症篩檢,以及攝護腺癌病人治療追蹤的重要指標,對於初步篩檢攝護腺癌有很大的功效。

但就像有光線照射就一定會有影子一樣,任何事情都是兩面的,有好處就一定會帶來缺點。以PSA當作攝護腺癌病人治療追蹤的重要指標,問題不大,病人看到PSA的數值,就會知道自己的治療有沒有進步,很容易理解。一旦當作攝護腺癌症篩檢工具時,民眾一旦不了解「癌症篩檢」的作用,就很容易對數值判讀解釋產生誤解。

嚴格說來,「攝護腺特異性抗原異常」衍生的問題,就是攝護腺癌症篩檢所帶來的後遺症,當它數值超出標準值一點點時,顯現異常,並不代表就是得了癌症,醫師還會視病人整體狀況安排後續處理,也許在一段時間後再次抽血,或攝護腺切片等檢查,才能確診是否罹癌,患者大可不必因為數值異常就恐慌不已。

世界衛生組織(WHO)對「篩檢」的定義如下:「篩檢是利用可迅速操作的檢查,在症狀未曾發病的人群中,找出疑似病例。篩檢並非診斷,篩檢結果如為陽性,應落實進一步的檢查,以求得正確診斷與必要的後續追蹤與治療。」

所以「癌症篩檢」其實是找出癌症疑似病例,做為進一步檢查依據,並非一旦篩檢異常就代表病人得到癌症。同樣地,當進一步檢查結果確定沒有癌症後,仍要接受後續的追蹤與治療。

(作者為台中慈濟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