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治療帕金森氏症 養寵物可緩減老化

2011/04/12 06:00

記者余雪蘭/嘉市報導

帕金森氏症是令人聞之色變的退化疾病,病因不明,初期常被誤判成其他疾病,且無法根治,只能用藥物延緩退化速度,嘉義基督教醫院老人醫學科主任張育誠昨指出,除了家人陪伴支持,養寵物也有助於緩減老化。

張育誠醫師說明,帕金森氏症的治療,除藥物控制外,家人心靈上的支持與陪伴很重要,像是陪他聊天、做伸展運動、參加活動等;現在國外則流行讓老人養寵物,藉由照料及與寵物互動,增加老人的活動力,有助於減緩老化速度。

嘉義基督教醫院神經內科醫師許永居指出,台灣地區60歲以上罹患帕金森氏症的比率為2%,而年紀越大罹病的比率就越高,若是家族性遺傳,則會有中壯年就罹病的情況,臨床上觀察也發現,有便秘、憂鬱症或躁鬱等精神症狀者,年老後罹患帕金森氏症的機率較高。

許永居說,帕金森氏症是行動及肢體退化的慢性疾病,與神經學上其他退化疾病(如阿茲海默症,俗稱失智症)、漸凍人等,同屬於神經退化疾病,共通點是退化得很慢,初期不易發覺,也容易被誤判,因此患者往往是出現手抖到無法寫字、拿碗,或常跌倒後才就醫,卻已是預後狀況不佳的第三期病徵。

帕金森氏症主要症狀包含手抖、走路不平衡、常跌倒、習慣往前衝、小碎步…等,初期會有身體逐漸僵直伴隨腳痠、背痛的情況發生,因而有人誤以為是骨頭問題而到骨科求診,治療不見效,才轉到神經內科。

有位50多歲的患者,因說話、動作變得很慢,檢查出罹患帕金森氏症,家人恍然大悟,指出患者近一年來,開車常常在綠燈已轉成紅燈後才踩煞車,以致停車超出白線而挨罰,原來是因帕金森氏症,反應及動作變慢所致。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