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日震嚇人 勾起921創傷

2011/03/25 06:00

文/李柏鋒

清晨4點,張小姐從噩夢中醒來,胸口仍一陣陣心悸,讓她不敢再入睡。

38歲的張小姐,為921地震受災戶,10幾年前親眼見到自家及鄰居房子被震垮,多人死傷,災後搬到北部,從此張小姐不敢再回南投。

失眠、胸悶 災後症候群

她常會想到921當晚的經歷,平時也會避免接觸跟地震相關的人事物,沒想到日本宮城發生規模9.0大地震、福島核能外洩等事件,讓她又開始做噩夢,失眠、胸悶、心悸等不適症狀,讓她到門診就醫。

張小姐是俗稱的「災後症候群」患者,近年來,全世界天災頻傳,像張小姐這樣的個案也越來越多,許多患者以為多休息或運動就能改善,延誤治療。

不只是天災人禍,人在重大事件後,也常會有個性和行為上的變化,有人會變得易受刺激和驚嚇,逐漸變得憂鬱、消極和社交畏縮,嚴重焦慮的結果常導致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疲倦等症狀,此外,也常伴隨胸悶、心悸、手抖、腸胃不適等,嚴重影響人際關係和工作表現。

治療上,可視病情給予短期藥物治療,處理失眠、神經過度警覺的症狀。許多患者擔心長期服藥的副作用,其實透過詳細理學、神經學檢查,可以隨時依照臨床病情改善,調整藥物劑量,進而逐步停藥。

此外,正確的生活調適和運動安排非常重要,透過合併行為療法逐漸改變退縮行為也會有良好效果。

國外許多文獻顯示,像張小姐這樣的患者越早接受專業治療,8成以上都能逐步康復,恢復正常生活;反之,若過度延誤治療,可能衍生出慢性化的病程。有上述困擾的民眾應及早就醫,以避免損害自己及家人的生活品質。(作者為新莊永悅診所院長)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