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孩子的問題 有問好好答

2011/01/23 06:00

文/李嘉修

在超市裡,看到媽媽帶著約莫小學三、四年級的兒子挑選盥洗用具,兒子興奮地拿塑料製的漱口杯問媽媽:「用塑膠做的漱口杯裝熱水刷牙會中毒嗎?」

我心中正讚許這位小朋友挺有衛生概念,沒想到一旁的媽媽以不耐煩的口吻回答:「那有什麼關係?又沒教你把漱口的水喝下去!」

不曉得當時那位母親處於怎樣的情緒與思考狀態?是認為孩子的問題不對,期待他問出更有智慧的問題?還是覺得孩子問太多問題,對他的問題感到厭煩?抑或是母親心情不好,把氣出在這位欲獲取關懷與解惑的孩子身上?不論基於何種原因,孩子聽了媽媽的回應後,內心多半是受挫與難過吧?

忽略或敷衍 可能造成陰影

其實當孩子提出問題與需求,卻遭到父母親有意或無意的忽略與敷衍時,在孩子心中可能會造成難以磨滅的陰影,日後很可能對人際關係形成不安全感與不信任感,甚至導致情緒與行為問題。

當孩子提出問題時,請好好認真回答他,別因圖一時方便而隨意給孩子模稜兩可的答案,甚至置之不理或責難他。

當你不曉得該如何回答,或不知道答案時,也請你誠實地告知孩子,並請他給你一些時間思考,或是請他等你找了資料,或確定答案之後再回答他。

若你真的不願回答孩子,也請你勇於明白讓孩子能瞭解你無法回答的原因,並請他能夠體諒你。

假使你正處於忙碌或是負面的情緒狀態下,也請你清楚讓孩子知道,你現在的心情狀態不適合回答,讓他知道不是他的問題,並承諾他等你的心情較為平靜時,會再好好跟他解釋。

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回答孩子的疑問,為孩子解惑,是父母的責任。不論孩子提出了什麼問題,父母都應該要耐心、誠實且認真地,以孩子可以理解的方式回答他,避免忽視孩子的問題與需求,以免造成孩子的心理傷害與日後的心理問題。

(作者為國立交通大學諮商中心兼任諮商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