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打造舒適環境 寶寶一夜好眠

2010/12/31 06:00

保持臥室安靜、光線柔和及舒適溫度,有助寶寶睡得安穩。(馬偕醫院提供)

文/曾至凡

良好的睡眠對嬰幼兒的生長發育來說「很重要」,但到底睡眠時間需要多久?怎麼樣的睡眠型態才算正常?其實並沒有標準答案。

一般說來,正常睡眠生理的發展,有睡眠總時數逐漸縮減、睡眠週期逐漸加長、白天越睡越少的趨勢。只是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各有不同的睡眠需求與模式,只要不脫離常軌太多,生長發展也都正常,通常順其自然就可以了。

◎嬰幼兒常見的睡眠問題:

●初生嬰兒睡眠總時數約占掉一天的2/3,此時的睡眠斷斷續續,沒有白天與黑夜的區別。這時期的常見睡眠問題為嬰兒腸絞痛。嬰兒腸絞痛的表現為陣發性的啼哭(多集中在下午或晚上),以面露痛苦、雙腿縮起及排氣(即放屁)為特徵。

診斷的依據常用「3的法則」:一天啼哭超過3小時、一週超過3天、持續3週以上;若臨床符合腸絞痛的表現,且家屬和醫師確認嬰兒是健康的(無感染、外傷或潛在的病症),可以用溫柔的話語或歌唱、輕柔規律的搖動、含奶嘴或餵食安撫,直到寶寶的不適症狀獲得緩解。

通常在寶寶6週至3個月大時,持續啼哭的平均時間會逐漸減少。

●6個月大以後,睡眠總時數漸漸減少,並開始有白天與黑夜之分,約半數的嬰兒到9個月大時,開始能睡整晚了。

再大一點的幼兒,則可能會因為怕黑,或有不安全感而抗拒就寢,這時安撫的物件(如玩偶、毯子)或大人的陪伴就十分重要。

父母應以約定引導的方式,配合一些就寢前規律的靜態活動(類似睡前的儀式),讓孩子逐步養成定時上床的習慣,若只是一直以命令的口吻或強迫的方式要他入睡,往往會收到反效果。

在這個時期常見的其他睡眠問題還有:半夜醒來後的入睡連結障礙,和睡眠時的節律性動作(甩頭或搖晃身體)。

由於嬰幼兒在每個睡眠週期都可能會經歷入睡後,短暫再醒來(嬰兒平均每60至90分鐘就有一次),若半夜醒來要再入睡時,容易變得不易入睡而哭鬧,因此最好一開始就讓寶寶養成能獨自入睡的習慣,而不是需抱著搖晃安撫才能入睡。

即使寶寶半夜醒來也不要一哭就急著抱、安撫或餵食,有計畫地抽離孩子對父母的依賴,以建立其自我安撫與入睡的能力。

◎家長和嬰幼兒在何時該分房睡呢?

其實孩子出生後,即可單獨睡在一個房間裡,只要父母能聽到他的哭聲就行,但在東方國家,嬰幼兒與父母親睡同一張床的現象很普遍,尤其是為了夜間餵食,同睡經常是哺育母乳媽媽的選擇。

因此,如果嬰兒一開始與父母同床睡,到6個月大時,是分房的好時機,因為寶寶的頭部控制在這個時候已經成熟,且會翻身,具有自我保護的能力,同時對睡眠場所還沒有偏見。

到一歲時,再分房也還不算遲,但一歲以後,若還是與父母同睡,就有可能會養成習慣,以後他將害怕或不願分房睡,尤其是10到18個月大時,是分離焦慮期的高峰,通常年齡越大,分房越難。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大部分的兒童睡眠障礙是良性的,且隨著年紀增長,常會自動消失,不需治療,但兒童的睡眠不足(不論是時間不足或品質不佳)除了造成日間嗜睡外,也經常會用情緒障礙、行為問題(過動或衝動)、及注意力不集中來表現,這時家長就要及早正視此問題,必要時,可尋求醫療人員協助處理。

(作者為馬偕醫院小兒神經科主治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