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勇敢迎向陽光 顱顏患者走出自信

2010/11/22 06:00

昨天獲得羅慧夫顱顏基金會獎學金的建中(左)與信毅(右)。(記者鍾麗華攝)

記者鍾麗華/台北報導

曾建中是個唇顎裂男孩,不過,他卻不因此而自卑,21歲的他還交過2個女朋友。就讀北科大化工所的何信毅,小時候接受語言治療,但如今卻是咬字清楚,還得過北科大英語演講比賽冠軍。他們昨天都獲得羅慧夫顱顏基金會的獎學金表揚。

就讀淡大日語系三年級的建中,出生時就被發現是單側唇顎裂。建中說,國小時常被同學嘲笑,甚至被排擠,他沒有朋友、沒有自信,下課只能安靜地坐在自己位子上。

不過,上國中之後,才知道外表是其次,重要的還是內涵與思想。於是他朝著自己有興趣的東洋文化發展,不僅報考日語系,還通過日語最高級的檢定,也拋開外界對唇顎裂的刻板印象,大膽追求喜歡的女孩。

小時候定期接受語言治療的信毅,現在是英語演講比賽冠軍,昨天在頒獎典禮上還高唱樂團「五月天」的「鹹魚」,他認為,這首歌可以激勵人心,朝夢想邁進。其實信毅從小就樂觀,小時候同學好奇他嘴上的疤痕,媽媽擔心他自卑,教他說成是車禍、跌倒,但他總是實話實說。

今年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共有156人獲得獎學金表揚,該基金會資源開發組副主任陳依伶說,唇顎裂發生率約600分之1,每年新生兒中有300多名被暱稱為「兔寶寶」的唇顎裂兒。唇顎裂並不會影響孩子智能,他們在求學路上一樣傑出。

不過,基金會也發現,有54%的顱顏青年成長過程中曾遭「外界異樣的眼光」,35%曾「被嘲笑」。陳依伶強調,現今醫療技術已可修補唇顎裂缺陷,通常出生3個月大就可進行唇修補,6個月到1歲大就可進行顎裂修補,經過手術,有些長大後甚至看不出來。

陳依伶指出,唇顎裂成因可能來自遺傳,或媽媽懷孕時遭到環境影響,包括病毒感染(如德國麻疹)、用藥(如感冒藥)、輻射線或營養不均衡等;至於懷孕時拿剪刀則是無稽之談。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