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解決三叉神經痛 免開刀

2010/10/04 06:00

(圖三)

圖.文/楊仁宗

(圖二)

俗話說:「牙痛不是病,痛起來要人命。」對於三叉神經痛的患者尤甚於此。

(圖一)

不同於牙痛的發作,三叉神經痛是一種突發性、像電擊或刀割般的撕裂性臉部疼痛。患者常被診斷為牙周疾病,等到拔了牙齒,疼痛仍無改善,這時才知道「代誌大條了」。

三叉神經痛可以由非病痛性的刺激而產生,例如:刷牙、吃東西、觸摸臉頰,甚至只是張口說話。

根據國外的統計,每年三叉神經痛新患者發生率約為10萬分之4至13。據此估計,在台灣,每年約有2000人受到此疾病的困擾。一般而言,患者的分佈以女性較多,疼痛的部位以右側臉多於左側臉,並且上顎支及下顎支的疼痛比例遠大於眼支。

目前三叉神經的治療仍是以抗癲癇藥物為主。若患者在藥物治療無效後,或無法忍受藥物副作用時,就要考慮接受外科治療。然而三叉神經痛患者常是高年齡族群。但是開腦手術的風險常使這些病人寧可忍受長期的疼痛折磨,除非是「痛不欲生」,才願意接受手術。

近年來,伽瑪刀照射治療三叉神經痛是另一種非開刀的選擇方式,但需較高昂的醫療費用。

其實三叉神經痛還有另類治療方式,就是經皮神經節射頻熱凝法,或是使用氣球壓迫術於神經節上。雖然目前文獻報告認為,這是僅次於開腦手術可解決患者疼痛的最佳治療方式,然而由於三叉神經節躲藏在約直徑0.3至0.7公分大小的橢圓形小孔內,要把治療針經臉頰正確無誤地放入此治療區域內,若只靠傳統的X光透視方式,常無法得到良好的影像分析,使得神經外科醫師不想輕易施行此治療方式。

為了克服此項技術瓶頸,目前台灣醫界已引進「手術中電腦斷層掃描結合影像導航系統」(如圖一、圖二)服務此類病患。患者在局部麻醉下,藉由此先進的即時影像科技,將一根細針輕易並準確的放置到橢圓小孔內的三叉神經節(如圖三)。

這時病人只要睡2分鐘,同時接受射頻熱凝治療,即可輕易解決三叉神經痛的煩惱。此技術可免除全身麻醉的風險及開腦手術併發症,且疼痛復發率相當低。病患毋需住院,健保有給付,提供患者另一選擇。

(作者為嘉義長庚醫院腦神經外科主任)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