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癲癇病友 勇敢踏入職場

2010/07/22 06:00

劉文珍保險公司襄理(見圖,記者鍾麗華攝)

記者鍾麗華/台北報導

李詩敏花蓮慈濟醫院糖尿病諮詢衛教護理師(記者鍾麗華攝)

癲癇病患也能在各行各業表現出色,27歲的李詩敏(見圖,記者鍾麗華攝)是花蓮慈濟醫院糖尿病諮詢衛教護理師;31歲的劉文珍(見圖,記者鍾麗華攝)是保險公司襄理。

台灣兒童伊比力斯協會表示,現在正值畢業求職季,剛踏入社會的病友千萬不要自怨自艾、自我設限,應勇敢跨出第一步。

李詩敏說,她從小的願望是當護士、從事臨床工作,但卻在21歲時,癲癇第一次發作。大學實習時,有一次準備到病房為病人打針,雖然事前出現心悸、呼吸困難等即將發作的預感,她以為可以撐得住,但走到病房走廊時,還是發作。後來她幾經思考,轉到糖尿病衛教諮詢,擔心如果再繼續從事臨床工作,可能有一天會出事。

從事護理臨床的夢想破碎,但李詩敏依舊在工作崗位上,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雖然有時還是會在工作時,出現短短一分鐘的小發作,但同事都會幫她安然度過,即使剛好有糖尿病友上門諮詢,也沒被發現。

劉文珍則是5歲時被診斷出癲癇,卻是睡覺時才會發作,讀高中時,有一次不小心在公車上睡著,嚇著旁邊的乘客。從事保險工作後,跟同事拜訪店家,太累趴在桌上小睡,結果也發作,因為她發作時,只是不能說話,還能在紙上寫下請同事協助她的方法。

李詩敏與劉文珍說,癲癇病友找不到工作,是心態所致,以為自己可能會給其他人困擾而失去信心,進而無法進入社會。她們覺得這樣很可惜,也浪費了每個人能夠為社會創造自己價值的機會。

台灣兒童伊比力斯協會理事長王煇雄表示,癲癇是大腦不正常放電導致的運動上、感覺上或自主神經的異常表現。其實癲癇病友什麼工作都可以做,他有個醫師同事也是癲癇病友,在專業的表現一樣出色。他認為,只要病友乖乖吃藥,就可以獲得很好的控制,不必因此與社會隔絕,甚至不敢找工作。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