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國內首宗研究發現---呼吸病患吹陶笛 症狀獲改善

2010/07/01 06:00

楊家福醫師(左)指導慢性呼吸衰竭病患(右)吹陶笛。 (記者葛祐豪攝)

記者葛祐豪/高雄報導

曾任高雄民生醫院胸腔科主任的開業醫師楊家福昨發表國內首宗研究發現,吹奏陶笛對慢性呼吸衰竭病患有治療成效,不僅血氧濃度能增加到90%的正常值,也可大幅減少病患戴呼吸器的時間。

57歲的陶錦(化名)是醫生娘,16年前,吃了減肥菜「守宮木」,得了急性呼吸衰竭,這些年來,呼吸不順暢、走路會喘,每天24小時都倚賴戴呼吸器,2年多前,在楊家福建議下,利用陶笛作為輔助工具。

陶錦說,她天生五音不全,剛開始認為自己氣不夠、不想吹,後來覺得胸悶時,就嘗試吹陶笛10多分鐘,沒想到呼吸順暢多了,也比較不會喘,血氧濃度從原本的70%增加到90%的正常值,如今只有睡覺時才戴呼吸器。

吹陶笛不必擔心吸入髒東西

楊家福醫師強調,以往的音樂療法偏重「聽」,由病患吹陶笛是一種主動音樂療法,至於為何選陶笛?而不選口琴之類的樂器?他解釋,這是因為陶笛的重量輕、價格便宜、只吐氣、不吸氣,但口琴要同時吸氣和吐氣,他擔心病患把某些髒東西吸進體內,不敢冒險。

楊家福曾向台灣扁笛發明人郭慶榮學習吹陶笛,能吹上百首各國民謠,門診時,還接受病患點歌。他經過4年觀察期,發現吹陶笛對居家呼吸照護病患,確實有其成效,開始著手研究。

48名病患中,有一半因病情嚴重沒辦法吹,其餘抱怨說:「我都喘得快死了,還要我吹?」因而拒絕,最後選定6名年紀介於28至95歲的病患做研究,時間長達3年,針對研究對象的血氧濃度(Spo2)進行系統性的量化分析。

楊家福透過社會科學方法研究,以此為論文題目,今年取得高師大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

吹陶笛為輔助療法 有利排痰

他說,吹奏陶笛是一種輔助性治療,能增加呼吸道換氣次數,加速肺泡氣體的交換效能,瞬間使血氧濃度高於90%,也可促進纖毛活動,吹奏1分鐘就能讓痰順利排出。

楊家福準備將研究成果,在年底的胸腔病年會發表,不過他強調,吹陶笛可以改善症狀,但並非治病,只是輔助工具,能對病患的身心靈有良性、正向的效能。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