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慢性砷中毒 被誤當濕疹

2010/06/19 06:00

(如圖一)原位鱗狀細胞癌(波汶氏症) - (如圖二)皮膚上有黑白斑駁的色素不均 - (如圖三)手掌點狀角化 (圖/林政賢)

圖.文/林政賢

78歲的申先生(化名),一走進診間看診,就拉起衣服說:「醫師啊!我身上的『濕疹』一、二十年了。擦過很多藥,都不會好。有沒有比較好的藥啊?」

我仔細觀察他身上的病灶,可見一塊一塊紅色的斑塊,斑塊上,並有一些結痂及脫屑(如圖一),看起來的確很像是濕疹或黴菌感染。可是,這麼久不會好,有點奇怪。再仔細觀察患者的背部,發現在黑黑的皮膚上,有許多白色斑點(如圖二),且在患者手掌上,也出現一些硬硬的點狀角化(如圖三)。

於是我問他:「阿伯,您小時候是住哪裡?有喝過地下水嗎?」阿伯回答說:「我小時候是住『學甲』,那時候都是喝地下水啊!」至此,可以診斷患者的皮膚病是因為「慢性砷中毒」所引起的「原位鱗狀細胞癌(波汶氏症)」。

除了治療他的皮膚病灶外,也建議阿伯至醫學中心,做一次徹底的身體檢查,來排除體內有其他癌症的可能性。

慢性砷中毒主要是西南沿海的居民,長期飲用含「砷」的深層地下水所引發。根據學者研究,包括嘉義縣的布袋、義竹,及台南縣的北門、學甲、安定等曾為此疾病的流行地區。不過,自從開始飲用自來水後,中年人及年輕人已少有這方面的問題。但是,筆者在成大當住院醫師時,也遇過長期服用含「砷」的不明中藥粉,所造成慢性砷中毒的案例。

◎慢性砷中毒,常見的三大皮膚症狀為:

●皮膚癌:最常見的為波汶氏症(如圖一)、基底細胞癌,及鱗狀細胞癌。

●皮膚上,有黑白斑駁的色素不均,看起來像白色雨滴滴在黑色的地上(如圖二)。

●手掌腳掌點狀角化(如圖三)。

慢性砷中毒也與「烏腳病」的發生有關,會造成下肢動脈的阻塞,使足部壞死。

更重要的是,還可能有身體內的癌症。最常見的是「腎臟癌」及「膀胱癌」,懷疑可能因這兩個器官長期接觸這些「含砷螢光物質」的地下水有關。

因此,若老人家小時候有居住於西南沿海地區,喝過地下水,身上並有類似的症狀,宜就近尋求皮膚科的診治,並進一步全身健康檢查,才能比較安心!

(作者為高雄市林政賢皮膚科診所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