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踢足球 適當的熱身不能少

2010/06/11 06:00

文/葉謙魁

四年一度的世界盃足球賽今天開始在南非點燃戰火,相信有些人在觀賞緊張賽事之際,也很想來一試身手,享受勁射入網的樂趣,不過不管是專業或業餘球員一定要記得做好暖身運動,免得像「足球金童」貝克漢因腳傷被迫退出,令人惋惜。

足球最常見踝關節受傷

足球是一種高強度且會與他人強烈碰撞的運動,其中下肢傷害約佔50%至66%;最常發生傷害的部位依序為:踝關節、大腿和膝關節;挫傷、韌帶(尤其踝關節)扭傷和肌肉拉傷佔全部傷害的75%,另外,膝關節傷害會使球員不能上場的時間最久。

踝關節扭傷主要是發生在內翻和蹠屈動作下,造成外側韌帶扭傷,當受傷時的急性處理通常為冰敷、抬高和加壓扭傷部位,固定扭傷處,並且使用枴杖,讓扭傷的下肢不用支撐體重,或是支撐部份體重,之後可在不痛的範圍內,讓踝關節做主動關節運動。

運動之前先做適當的熱身,也可在踝關節處使用運動專用貼布,做貼紮或穿戴適當護踝護具保護,以降低扭傷的可能性。

嚴重傷害恐終結職業生涯

膝關節傷害的機率較小,卻是造成足球員開刀的主要原因,甚至嚴重的膝關節傷害會使足球員的職業生涯就此結束。在膝關節發生旋轉和突然減速情況下,最容易造成半月軟骨撕裂傷和韌帶扭傷;如果足球員的前十字韌帶發生撕裂傷,常必須花最多時間休養,才能回到場上,通常建議較嚴重的選手做前十字韌帶重建術和經過適當的復健後,才能繼續比賽。

腿部護具可減少肌肉挫傷

大腿和小腿肌肉的挫傷也很常見,使用腿部護具可以減少挫傷的發生,要注意可能出現骨化性肌炎和腔室症候群等併發症。

除了上述部位外,其他未經保護或是過於疲累,都有可能造成身體其他部位的傷害,因此在運動或比賽前,熱身運動、使用護具和運動專用貼布貼紮,以及在運動過後做做伸展緩和運動,都可以有效減少運動傷害。

另外平時加強下肢肌力訓練,以增加關節的穩定度,多做伸展運動以保持身體柔軟度,都能讓您在享受足球運動樂趣的同時更為安全,若萬一不幸受傷時可經由正確的運動傷害處置,並聽從醫師和物理治療師的專業復健治療建議,讓身體恢復健康再次享受足球運動所帶來的樂趣。(作者為行政院衛生署桃園醫院物理治療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