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雙胞胎成長不同步 哥哥綁腿 趕上弟弟齊步走

2010/05/28 06:00

黃姓雙胞胎的哥哥穿著綁腿,訓練站立,一個月後,已能自行邁步走。(記者余雪蘭攝)

記者余雪蘭/嘉市報導

嘉義縣一對一歲多的黃姓雙胞胎兄弟,弟弟已經會走路了,但哥哥卻還在地上爬、無法自行站立,前往嘉義基督教醫院復健科求診後,物理治療師給予俗稱「綁腿」的支撐架,經一個月的輔助練習站立與走路,現在黃姓哥哥只要聽到「Sorry Sorry舞曲」,就會跟著音樂搖擺起舞。

傳統對於嬰幼兒的發展進程,有「七坐八爬」、「會行晬一,昧行晬七」的說法,意為嬰兒七個月大會坐、八個月能爬,滿一週歲時學走,再晚到一歲七個月也應該會走路了。

嘉基物理治療師辜千容指出,有些家長誤信「大隻雞慢啼」,認為孩子只是比別人慢一點走路而已,不見得有問題,忽略就醫的重要性。

黃姓雙胞胎兄弟因兩人出現明顯的成長差異,使得媽媽注意到哥哥的問題,及早接受治療。哥哥經過一個月的「綁腿」復健,進步快速,現在雙胞胎兄弟已逐漸能「齊步」發展。

辜千容表示,使用「支撐架」為小朋友進行站立訓練、對爸媽而言,不僅較省力,且不會因施力錯誤,對幼童造成傷害,這種復健治療,除每週一、二次到醫院由復健師指導外,居家復健更重要,家長可視幼兒肌耐力的狀況,每天給予一到多次的訓練,但每次不能超過30分鐘,以免影響血液循環。

嘉基醫院早療中心主任姚淑芬昨表示,嬰幼兒發展遲緩主要是胚胎期發展中的腦部受損,以致日後成熟度落後。

不管是臨床研究,或是早療中心的臨床經驗,均發現有發展遲緩現象的幼兒,愈早發現、愈早療育,效果愈好。3歲以前的治療效果,等同3歲以後10年的療效,許多在一、二歲以前,發現有遲緩現象的幼兒,經過早期療育治療或輔具協助後,成長到5、6歲時,各種行為能力已與一般孩子沒有差距。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