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阿公自拔管 意外脫離呼吸器

2010/05/12 06:00

文/林永芳

許先生是一位意識清醒的76歲阿公,咳痰能力不佳,過去插管依賴呼吸器已有3個多月,醫師曾建議進行氣切手術,家屬同意,但許先生強烈拒絕。

他曾經自拔氣管內管多次失敗,只好嘴巴再插著管子,也曾強烈允諾不會再用手自己拔管,但卻在凌晨睡夢中拔掉。這樣的情況,定義上屬於非計畫性拔管(意外拔管)!

這次許先生拔完氣管內管後,呼吸仍是偏快,我們密切觀察,沒有馬上插管回去,嘗試不依賴任何機器,靠他本身自己呼吸,過了10個小時之後,心跳加快,血氧下降,考慮到病患本身痰液不是很多,適合使用非侵襲性呼吸器(BiPAP)配合面罩,來維持呼吸道正壓幫助呼吸。

使用後,許先生覺得咳嗽時,痰液較容易咳出來,感覺終於可以講話,非常愉快!過了幾天,老先生不需依賴任何呼吸器,成功返回安養中心,原本早已放棄希望的家屬,驚覺已成功脫離呼吸器!

近年來,病人安全的議題,愈來愈受到重視,意外拔管是屬於高頻率、高危險性的事件。由於插管容易造成病患生理不適、心理不安、恐懼而無法與醫護人員配合,因而發生管路自拔。

意外拔管後的傷害,常導致嚴重的呼吸道併發症,包括:上呼吸道受損、支氣管痙攣、吸入胃腸道內容物、發生呼吸衰竭、缺氧,甚至死亡。同時,緊急再次插管,常常容易引起感染性肺炎的發生,連帶也增加了住院天數以及醫療費用。

回顧文獻,國內外影響非計畫性拔除管路之相關因素有:大都發生在60歲以上的老年人、男性偏多、意識狀態清醒病患較容易發生、5成以上插管病人在非計畫拔管當時,呈現躁動與煩躁不安。

約束技術缺失、約束器材老舊破損以及約束評估錯誤等,都可能導致約束鬆脫現象。發生時間以夜班最多,而照護技術不夠純熟,也容易造成意外,讓病患扯出管路而影響呼吸。

在醫院,醫護人員向來是拒絕病患自己拔管而危及生命,甚至被要求列為必須通報事件,因此像許先生因處理得當,成功脫離呼吸器的案例是相當幸運且特別的。(作者為呼吸治療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