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病毒蔓延?川崎氏症病童激增

2010/05/10 06:00

記者洪素卿/台北報導

川崎氏症過去很少出現在1歲以下的小小孩身上,不過,近來包括林口長庚及高雄長庚卻連續收治了14個1歲以下的幼齡川崎氏症病童。由於該年齡層患者過去相對少見,近來卻集中出現,不排除有病毒等感染源正在流行,呼籲第一線醫師診斷時多留心可能病例,及時提供適當治療!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醫學中心林奏延院長指出,林口長庚收治的8名1歲以下川崎氏症病患,其中最小只有2個月、最大則有11個月。有4名小病患已經出現冠狀動脈擴大的跡象,而且早在發病第5、6天就出現。

高雄長庚兒童感染科主任黃高彬表示,一般川崎氏症在上半年比較多,今年開春以來已經陸續出現病例,其中1歲以下有6例,情況確實特殊。

黃高彬解釋,川崎氏症多半發生在5歲以下幼童,其中又以1歲到1歲半最好發,但1歲以下則相對少見,加上這種小小孩的病患症狀通常不典型,診斷相對困難,所以要格外留心。

林奏延表示,一般認為川崎氏症的致病機轉是患者遭到某種感染後、引發免疫反應,然後進一步造成血管發炎等症狀。過去包括EB病毒或是鏈球菌毒素等都曾有人提出,總之不論是何種感染源,其後續的免疫反應相當一致。

值得注意的是,該病1歲以下患者不多、6個月以下的患者更是非常少見,但這段時間卻陸續接獲1歲以下病例,狀況較不尋常,擔心可能有病毒等在流行。

不過,由於多數病童已經接受免疫球蛋白治療,目前只有1名病童抽血進行病毒化驗,結果尚不清楚。但因為只有1個病童樣本,未來結果可能也難有代表性。

黃高彬觀察,這些小患者裡面不少是非典型的川崎氏症,除了患者都有發燒之外,較常見出現結膜炎、草莓舌、皮疹以及四肢肢端紅腫症狀,但皮疹的樣態非常多樣化,有些看起來就像是蕁麻疹。黃高彬說,也有可能是因為今年天氣忽冷忽熱,使得感染症變多,川崎症跟著變多。

由於該病只要適時診斷、並給予免疫球蛋白等治療可以有不錯的療效,也因此,林奏延提醒,若收治的1歲以下小病童發燒多日,並合併有川崎氏症指標症狀裡的三項,就應考慮患者罹患川崎氏症的可能性,別看到孩子身上發了疹就認定是病毒疹或是藥物過敏,或是看到孩子眼睛紅了就判定是腺病毒。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