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換上人工膝關節 阿公阿嬤大跳nobody舞

2010/05/06 06:00

置換人工膝關節的阿公、阿嬤們,在辣妹帶動下,大跳nobody舞,展現復健成果。(記者傅潮標攝)

記者傅潮標/苗栗報導

苗栗市弘大醫院昨天為更換人工膝關節的阿公、阿嬤們舉辦病友會,他們在辣妹帶動下,大跳nobody舞,並踴躍參加踢氣球比遠競賽,展現復健成果。

一名80歲的退休音樂老師詹玉梅 ,因長期教課,需經常久站或半蹲,教導學生彈鋼琴,以致右膝刺痛,退休後,症狀惡化,連吃止痛藥都無效。經醫師發現,右膝關節嚴重變形,軟骨幾乎完全磨損,手術置換人工膝關節後,症狀改善,現在每天走路20分鐘復健。

66歲的陳康菊是魚販,常要蹲著介紹魚貨給客人,雙膝疼痛已10多年,每天吃止痛藥,症狀卻越來越嚴重,整天抽痛,寸步難行。照X光發現,膝骨嚴重變形,經雙膝置換關節手術後,隔天就可下床走路。還可不靠攙扶,自己從1樓爬到2樓以上。

另一名68歲的張姓男老師,年輕時打棒球,擔任捕手,常蹲上蹲下,關節嚴重磨損,置換人工髖關節後,行動自如,還重返球場指導選手。

弘大醫院院長劉有漢推估,台灣每年應有4萬6千人以上患者需要置換人工關節手術,但根據健保局資料,每年僅1萬5千多人次接受手術。原因在於病患對人工膝關節的恐懼及認知不足,轉而選擇復健、止痛藥、葡萄糖胺及非類固醇消炎藥或關節內注射玻尿酸等保守治療。

劉有漢說,傳統人工膝關節手術傷口約20公分,術後因傷口疼痛影響復健。人工關節微創手術,不切割大腿肌腱,傷口可縮小至6到8公分,同時將血管、神經、肌肉傷害降到最低,並可減少手術出血量與恢復期的疼痛,也降低住院日數。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