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重量級人士 飲食素素看

2010/04/22 06:00

46歲鐘小姐8年前健檢檢出直腸有瘜肉,中間均未追蹤,最近一次健檢瘜肉惡化為原位癌,切除後,開始改變飲食習慣。(記者林相美攝)

記者林相美/台北報導

一家健檢機構昨天公布1萬餘人腸鏡檢查結果, BMI(身體質量指數)24以上的過重受檢者中,52.7%有腸瘜肉;年齡越大,發生率越高,但30歲以下受檢者有瘜肉者也逾兩成。醫師提醒,8成大腸癌與腺瘤型瘜肉有關,體重過重者最好定期篩檢,也要控制體重、飲食。

消化內科醫師鄭乃源昨天指出,美國波士頓大學研究顯示,BMI超過35者腸瘜肉發生率是BMI小於25的1.35倍;18歲以後體重增加超過30公斤者腸瘜肉發生率是增重小於5公斤者的1.76倍,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也顯示,BMI異常者,腺瘤型瘜肉再發生率較高,BMI和腸瘜肉發生率成正向關係。

鄭乃源說,體重過重與腸瘜肉的關係迄今沒有明確機轉,可能是肥胖影響胰島素傳遞系統,但目前僅知有此現象,無法證明兩者的關係。

不過,鄭乃源提醒,體重過重的受檢者生活習慣偏「二少一多」,喝水量少、運動量少,偏好熱炒、油炸、炭烤等高油脂食物,再加上抽菸、生活作息不正常等壞習慣,即會增加腸瘜肉發生機率。

鄭乃源解釋,腸瘜肉分為增生型、腫瘤型,前者良性,視尺寸、位置決定是否切除,後者要直接切除,定期追蹤。

46歲鐘小姐平日喜歡熱炒、醃漬等食物,不愛吃青菜。8年前健檢發現,直腸有0.2公分疑似腺瘤型瘜肉卻遲未追蹤,去年在家人半強迫下,接受健檢,直腸的瘜肉已變成2公分大的腫瘤,化驗確認為原位癌,切除追蹤中。

鄭乃源建議,民眾應戒菸、酒,清淡飲食,控制體重,可做抬腿、躺姿踩腳踏車、登階有氧等有氧運動,每週5次、每次30分鐘、心跳每分鐘達110下。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