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當心!心臟病引發肺水腫 女嬰險致命

2010/03/10 06:00

小女嬰在阿公、阿嬤陪伴下,切蛋糕慶重生!心臟外科醫師郭樹民(圖左)、先天性心臟病科主任陳豐霖(右二)也希望藉此提醒所有家長注意。(記者徐夏蓮攝)

記者徐夏蓮/台中報導

南投地區一名老阿嬤因小孫女咳嗽、喘不過氣,誤以為女嬰是感冒送醫治療,診所醫師一看到女嬰全身發黑,趕緊建議他們轉到大醫院治療,才發現原來小女嬰是先天性心臟病引發肺水腫,及時接受開心手術後,才撿回一命。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先天性心臟病科主任陳豐霖昨天指出,很多人以為先天性心臟病患者一出生就發作,其實也有人到老才發作。

據統計,先天性心臟病患者中,有55%連心雜音都沒有,藉助心臟超音波,才能將檢出比率提高到92%至94%。

陳豐霖表示,這名女嬰罹患肺靜脈迴流異常,這是先天性心臟病的一種,正常情況下,含氧的肺靜脈血液原本應流回到左心房,但它卻流到右心房,造成左心房缺氧。

之前女嬰還可以靠著心房間隔的小縫「卵圓孔」尚未閉合,獲得氧氣,但「卵圓孔」會在出生6個月內閉合,女嬰因此開始出現喘不過氣、稍微用力哭,嘴唇和指甲就會變黑等先天性心臟病的症狀,且越來越明顯。

阿嬤先前看到孫女哭時,嘴唇和指甲變黑,誤以為小孫女因為怕冷,導致常喘不過氣來。就醫檢查才知道她原來是先天性心臟病─肺靜脈迴流異常,如果不手術治療,將導致女嬰最後因「卵圓孔」閉合,心房缺氧,在一歲前,即因心臟衰竭死亡。

小女嬰從南投轉送到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時,在路上就已從感冒的症狀,惡化到需要氣管插管急救的地步,後來經心臟外科醫師郭樹民手術後,小女嬰才恢復到一般嬰兒皮膚粉嫩的模樣。

小女嬰的爸媽都在台北工作,負責照顧小女嬰的阿公、阿嬤昨天表示,萬一小女嬰怎麼了,他們還真不知該如何向兒子、媳婦交代。為了慶祝小女嬰及時手術逃出死神魔掌,院方昨天特別切蛋糕慶祝她重生,也提醒嬰兒照顧者隨時留意寶寶的狀況,若發現異常,應及早就醫診治。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