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腹脹嘔吐2個月 罕見小腸腺癌第3期

2010/02/11 06:00

小腸正常有4公尺長,一旦發生狹窄,就會導致腸膨脹。(記者張聰秋攝)

記者張聰秋/彰化報導

腹脹只要吐過了,就沒事?那可不一定!彰化縣一名66歲江姓男子2個月來,飽受腹脹和嘔吐之苦,吐到後來,體重變瘦,就醫檢查竟是罕見的小腸腺癌第三期作怪。

署立彰化醫院外科醫師余明昌表示,小腸腺癌是罕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初期症狀不容易察覺,被診斷出來時,癌症期別常是比較晚期了,所以如果發現自己吃完東西後,容易腹脹,莫名其妙伴隨嘔吐、食慾不振、體重減輕,一定要提高警覺,到醫院詳細檢查,不要輕忽腹脹的嚴重性。

食慾差、體重驟減是警訊

江姓男子是在2個多月前,吃完早餐,肚子脹脹不舒服,到了中午,又因腹脹飽足感,沒有食慾,傍晚出現嘔吐情形,且症狀一天比一天嚴重,期間服用舒緩腹脹的西藥,症狀依然沒有改善。不到2個星期,體重驟減2公斤,家人帶他到醫院接受胃鏡、大腸鏡檢查,結果發現十二指腸潰瘍,找不出原因。

醫院進一步為他做高解析腹部電腦斷層掃描檢查,只發現他的小腸上段有一部份明顯狹窄的情況,最後施以剖腹手術,才找出導致江某長期腹脹和嘔吐的「兇手」,就是小腸上端出現5公分狹窄。

醫師為他切除狹窄的小腸,同時進行病理切片化驗,報告證實是小腸腺癌第三期,所幸癌細胞並未轉移,及時切除掉剖分小腸,目前只需回診化療追蹤。

正常的小腸約4公尺長,一旦發生狹窄,就會導致腸膨脹,甚至腸阻塞,危及健康。值得注意的是,在腸胃道癌症疾病中,常見的是大腸癌、胃癌,小腸腺癌發生率僅佔腸胃道癌症疾病0.2%。

余明昌指出,臨床醫學證實,飲食習慣如愛吃燒烤食物,容易引起胃癌、大腸癌,但因小腸腺癌個案少,目前醫學上,沒有資料可以知道哪種飲食容易引起小腸腺癌。

他表示,腹部超音波或胃鏡、大腸鏡檢查,往往看不到小腸腺癌異常,須藉由侵入性的注射顯影劑檢查或剖腹手術才能及時發現,通常第三期前發現最好,存活期較長。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