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膀胱過動症患者 就醫學「忍尿」

2009/10/21 06:00

記者洪素卿/台北報導

不少年長女性有頻尿或憋不住尿等困擾,不僅旅遊時,「上車睡覺、下車尿尿」,深怕錯過任何一個廁所;面對日常生活中,不時突然來襲的強烈尿意、部分女性乾脆包上尿布,不敢出門。

醫師表示,類似排尿問題可能是罹患「膀胱過動症」,不僅影響生活品質,日前一名老太太還因為太急著上廁所跌斷了手、跌到肩膀脫臼,還出現腦震盪。

一天清醒時小便次數超過8次就算頻尿

台灣婦女健康暨泌尿基金會董事長、馬偕醫院副院長蘇聰賢指出,膀胱過動症的排尿問題大致為急尿、頻尿、夜尿,以及急迫性尿失禁。

頻尿是指一天清醒時小便次數超過8次,夜尿則是指晚上睡著時,起來尿尿超過2次,最常見的急尿症狀,則是指常常突然出現一定得馬上上廁所的強烈尿意,甚至來不及到廁所就漏尿、尿失禁。

全台175萬女性患者 僅一成主動就醫

據統計,在台灣的成年女性約有18.3%、175萬人罹患膀胱過動症,比例隨著年齡增加而增加;也因此,很多人認為這類排尿問題是老化自然的現象、就醫治療的比例不高,僅有13%、不超過18萬人曾經就醫。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排尿問題的影響層面,其實非常深遠。蘇聰賢指出,有患者一個晚上要爬起來上廁所5次,另一半的睡眠也受到影響。夫妻因此吵架,只好分床睡。另外憂鬱的比例也高達60%。

此外,患者因為晚上爬起來上廁所,或是急著找廁所,以致跌倒機率比一般人高出35%、骨折機會也高出45%。今年74歲的姚老太太就深受其害。

姚先生表示,他的母親罹患膀胱過動症已經4年,一開始因為左鄰右舍很多老人家也有這類問題,以為是自然老化,但是媽媽不僅因為急著上廁所、跌倒腦震盪、手骨折、肩膀脫臼。嚴重時,幾乎是每小時就要尿一次,只好長期使用紙尿布,導致媽媽變得不敢出門,像是一個孤單老人,只願意窩在家裡。最後經人介紹就醫治療後,第一個月,問題就明顯改善,前後半年,到現在已經完全沒有漏尿問題,終於恢復日常起居。

調整飲食配合藥物、運動治療

台灣婦女泌尿暨骨盆醫學會秘書長、台中榮總婦科主任洪滿榮指出,面對膀胱過動症的第一個步驟是自我檢測(見附表),如果得分超過8分,建議就醫接受正規治療。治療包括患者配合改變生活飲食習慣,並進行骨盆肌肉運動、膀胱再訓練之外,目前口服藥物治療12週一個療程後,包括急尿等症狀,多可獲得改善。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