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內外科融合手術 治複雜型心臟病

2009/10/02 06:00

記者徐夏蓮/台中報導

為了搶救兩名「複雜型先天性心臟病」嬰兒的生命,台中榮總心臟內科與外科醫師去年聯手進行「融合手術」,透過外科醫師開胸,先處理血管問題後,再借重內科的心導管置放支架,或是氣球擴張術,撐開血管,出血少、手術時間僅1小時的優點,分別為出生才8天的林小妹,以及出生10天的范小弟進行治療,創下台灣醫療新紀錄。

台中榮總兒童醫學部主任,也是小兒心臟科醫師傅雲慶昨天表示,先天性心臟病的發生率是1%,複雜型先天性心臟病發生率為萬分之一。不過,有的孩子在產檢時,即發現有嚴重心臟問題,被提早結束生命;有的孩子出生後,家人放棄治療,而來不及長大。

由於傳統開心手術需使用人工心肺機,且手術時間大約要10小時,麻醉時間長,以致風險高,也可能有腦損傷的後遺症;內科心導管治療則是從鼠蹊部入徑,置放支架,或做氣球擴張術,約要2至3小時,但是複雜型心臟病患則可能有大出血等風險,因此最好的治療方法是由心臟內、外科醫師聯手,先打開胸腔為入徑口,再做內科治療,手術時間僅約1小時,讓病嬰可以獲得最妥善的治療。

傅雲慶指出,現在13個月大的林小妹,是台灣首例、世界第2例因「右心發育不全、肺動脈閉鎖,接受融合手術治療」的病例。她是雙胞胎中的姊姊,出生時體重只有2800公克,在出生第8天時,因呼吸衰竭合併缺氧,必須緊急「開心」救命,因此由心臟外科醫師魏皓智先幫她打開胸腔,以針穿刺肺動脈瓣,以便小兒心臟科醫師可以進行氣球擴張術,術後她的血氧狀況顯著改善。

現在11個月大的范小弟則是台灣首例因「左心發育不全,施以融合手術治療」的病例,出生第4天,因休克從苗栗轉送來台中榮總,到院時,已心肺衰竭、瞳孔放大,原以為難以存活,但沒想到他在出生第5天時,即展現旺盛的生命力,他的阿嬤請醫師無論如何都要救他。

因此中榮的醫師再度攜手合作,在他出生第10天時,先由心臟外科醫師為他施行雙側肺動脈縮小術,再由心臟內科醫師施以動脈導管支架置入術,成功救回他的小命。

傅雲慶主任表示,這兩例成功案例除了將來可能不適合激烈運動外,其他都和正常的孩子一樣,因此他懇請其他家長不要輕言放棄。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