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膀胱擴大整型術>癌生圓夢上大學 截小腸救膀胱

2009/06/24 06:00

膀胱重建示意圖

記者何玉華/北縣報導

陳揆文(左二)完成「膀胱擴大整型術」後,泌尿功能穩定,發炎感染情形減少,專心學業考上大學,慈濟醫院副院長張耀仁(右)、泌尿科主任楊緒隸(右二),致贈禮物予以鼓勵。(記者何玉華攝)

罹患先天性神經母細胞腫瘤的19歲患者陳揆文,因下半身癱瘓及腫瘤壓迫,膀胱萎縮,導致泌尿道頻頻感染,腎臟功能僅剩3成,幾度進出加護病房與死神搏鬥,今年2月在台北慈濟醫院施作「膀胱擴大整型術」後,穩住泌尿功能,降低感染機率,讓他專心學業,考上大學。

神經母細胞瘤患者

台北慈濟醫院外科部長兼泌尿科主任楊緒隸說,陳揆文的膀胱萎縮到只剩100公升容量,排尿也只能排出10%,一直都有尿不乾淨、尿路感染、尿滯留現象。兩年前,因尿路感染引起敗血性休克,送急診治療穩定後,轉介來進行「膀胱擴大整型術」。

利用小腸做成新膀胱

楊緒隸解釋說:「膀胱擴大整型術」是取用患者本身的一段小腸約40公分,將小腸切開後,重新凹摺,一針一針逢成「袋子」狀,與原有的膀胱合併成大膀胱,再取闌尾做尿道,連接膀胱到肚臍,如此一來,膀胱容量變大,減少尿液逆流回腎臟發炎的情形,也就降低了發燒感染引發敗血症的機率。

楊緒隸表示:「神經母細胞瘤」是高度惡性腫瘤,好發在兒童身上,會從體內有交感神經的地方開始生長,例如脊椎旁交感神經節,或腎上腺髓質等部位,因腫瘤部位不同,病狀會有不同表現,例如呼吸困難、腸道或膀胱功能異常、高血壓、頭痛等,陳揆文是長在脊椎上,幼時開刀治療後,下半身癱瘓,必須導尿,因此常發生泌尿道感染問題。

五歲前發病 男多於女

「神經母細胞瘤」患者中,50%在兩歲前發病,75%在5歲前發病,男多於女,成人罕見;第一、二期病童有60%至90%存活率;第三期存活率為30%至50%;第四期存活率不到10%。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