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混血手術室 打破心血管治療極限

2009/03/20 06:00

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

近年國際心臟醫學界最夯的「混血」心血管手術室,醫界龍頭台大醫院決定率先引進台灣,一間手術室造價高達8000萬,近期內將動工。未來心臟內、外科醫師將擺脫單打獨鬥困境,聯手出擊、截長補短,嘗試各種新式的心血管治療技術。

心血管疾病是台灣第二大死因,血管硬化、阻塞引發的心肌梗塞、心律不整,常奪命於無形。然而,惡化中的肥胖、三高、高齡化等問題,卻使手術難度不斷提升,醫界苦思欲突破現代醫學科技極限,混血手術室(hybrid operating room)應運而生,是傳統開刀房與心導管室的混合體,又名「整合型手術室」。

美國范德堡醫學中心(Vanderbilt Medical Center)最近發表了一篇重量級論文指出,心臟冠狀動脈繞道術後,該院有高達一成二的新接血管有瑕疵。這項靠混血手術室才得以證實的新發現,凸顯出心臟內、外科合作的重要性。事實上,多條血管阻塞的嚴重患者開刀同時,可搭配氣球擴張術、裝心內支架等治療,一次完成。

台大心臟內科主治醫師何奕倫舉例,少數病情太嚴重的病患在內科進行心導管治療中,不慎血管破裂大出血,必須裝上葉克膜,推出心導管室後,再兵荒馬亂地推進開刀房,由外科醫師緊急修補破裂血管,然而,搶救過程分秒必爭,稍有延遲便可能會導致植物人,甚至死亡的遺憾。

同樣地,台大心臟外科主治醫師陳益祥表示,外科的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完成後,新接血管是否通暢,只能全憑醫師經驗判斷,卻無法立即做心導管檢查,即時修補,一旦血管縫合不佳,復發、再住院的風險也提高。

混血手術室可縮減手術時間、提高治療品質,也有如買保險,提高病人存活率。不過,卻因設備先進、造價高昂,在全美國都不超過10座。去年底歷經開刀房大火的台大醫院,不惜耗資6億8000萬打造心血管中心,院長陳明豐更宣示要推動心臟醫學臨床試驗,不但浴火重生意味濃厚,更將與鴻海集團投資的台大癌症醫院,分庭抗禮。

台大心血管中心的籌備已進入最後階段,預定最快六月動工。台大員工說,一旦整合成功,百年來競爭激烈的心臟內、外科,將出現難得一見的大和解。心臟移植權威、亞東醫院院長朱樹勳表示,該院也正考慮今年是否增建此手術室。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