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冠狀動脈疾病 好發於冬季

2009/01/04 06:00

文/黃瑞仁

冬季是冠狀動脈疾病的好發季節,若感覺到有胸口壓迫感、悶痛、冒冷汗、氣喘等症狀出現,應盡速至醫院檢查。

冠狀動脈疾病的發生,是因為膽固醇或脂肪堆積在動脈血管內壁,使得供應血液到心臟的動脈變得狹窄或阻塞,一段時間後,將使得流向心臟的血液及氧氣減少,導致胸悶、胸痛。

如果動脈完全被血凝塊堵塞,氧氣就無法到達心臟,將導致急性心肌梗塞,造成心臟組織損壞,甚至喪命。

早期發現的冠狀動脈疾病是可以透過改變生活型態來控制(例如放慢工作腳步、調整油膩的飲食,以及按時服藥等),但往往到了心臟科醫師手上的病患,常是拖到不能再拖、心臟血管堵塞得相當嚴重,必須採取更積極的介入性治療方式。

以往,無法以藥物得到良好控制的冠狀動脈疾病,其積極治療方式只有外科手術一途,但因手術風險高,中、老年病患尤其難以承受,導致許多延遲治療時機的狀況。

近廿多年來,治療方式有突破性的發展。「氣球擴張術」是自鼠蹊部或手腕的大動脈插入導管,在導管前端夾帶利用氣球到達病灶後,利用擴張力量將血管撐大,以打通血管。

但因為氣球擴張術的再狹窄率實在太高,後來研發了「心臟支架」,在氣球撐大的病灶處利用撐開的支架,延續血管暢通的效果。

為了對抗再狹窄率的問題,因此有「塗藥支架」的發明,利用持續釋放藥物的效果,減少再度堵塞的情況。

由於支架手術的簡便性提高、風險大幅降低,對病患在生理與心理層面的衝擊較小,有助於提升病患積極治療的意願。目前台灣每年約有3萬多名患者,因冠狀動脈疾病而選擇裝置支架,但並非每個人都適合支架手術。一般而言,對病況較為初期、血管阻塞情形較單純的病患,比較適合。

但健保並不完全給付裝置塗藥支架手術的費用,民眾必須自付每支塗藥支架4至6萬元的差額,必須與醫師在術前充分溝通,對其限制性、相對危險性及經濟負擔需有所了解。

選擇裝置支架最大的缺點是,術後3至6個月發生「血管再狹窄」,導致增加再度手術的機會,也引發裝設心臟支架是否必要的疑慮。

不過,目前台灣已經引進第四代鈷鉻合金的塗藥支架,根據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的臨床數據顯示,新一代塗藥支架在置入體內8個月後,減少了50%的晚期血管再狹窄率;在術後一年的臨床療效比較研究也發現,新一代塗藥支架比傳統塗藥支架的危險性,或重大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死亡、心肌梗塞及需要再次手術比例減少了42%,可說是塗藥支架在效果上的革命性進步。

近來有許多關於支架手術到底有無效果的爭議?從醫師的角度思考這件事主要有3個問題,民眾也應該了解其限制性、相對危險及經濟負擔:

●支架手術是否能減緩危及生命的疾病,如急性心肌梗塞?

●支架手術是否能改善病患生活品質?例如改善走路、爬樓梯氣喘的狀況。

●是否能減少心臟血管再狹窄率與再度手術的比例?

心臟支架就像是身體內幫助病患撐大心臟血管的工程鷹架,術後還是必須靠病患的保健,包括:改變生活型態,控制飲食規律運動,使用抗血小板、降血脂、降血糖及降血壓藥物來保養血管,才能改變血管堵塞的舊況,改善心絞痛症狀,減少心肌梗塞風險,進而延長病患壽命。(作者為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副院長)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