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沉默又狡猾的冬季殺手 顱內動脈瘤

2008/12/10 06:00

文/劉議謙

冬天到了,又是火鍋與大衣出場的季節。但對於很多長期高血壓或糖尿病的患者而言,面對躲在暗處的另一個殺手「顱內動脈瘤」,更應該要小心提防!

◎案例:

陳先生,今年剛滿60歲,從事營建業,微胖的身材加上平時菸不離手。醫師告訴他,患有高血壓已經好幾年了,但他總是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也是有一搭沒一搭地吃藥。

老陳想著:「沒辦法!現在景氣這麼差,讓一家老小都有飯吃才是重點!誰有那個美國時間,能夠規則服藥與好好量血壓呢?至於醫師常常掛在嘴邊的減肥與戒菸更是天方夜譚!」

不過,老陳覺得最近身體好像真的有點不對,常常頭痛,吞了好幾盒止痛藥也不見有什麼效果。某一天下午在工地跟工人吵架後,突然覺得看東西都很模糊,接著就是一陣嚴重的眩暈與意識恍惚,到了急診室,打了止暈針後,症狀仍然沒有改善。

於是,急診室的醫師趕緊聯絡平常幫老陳看病的神經科醫師幫忙會診。經過醫師的會診,發現老陳有複視與講話結巴的情形,緊急安排電腦斷層才發現有蜘蛛網膜下出血。

住院進一步檢查,發現老陳後顱窩長了一顆不小的動脈瘤,神經外科醫師將動脈瘤夾住,又經過一段時間的復健與藥物治療,老陳才終於出院,但仍留下些許的後遺症。

◎老陳的故事給了我們什麼啟示?

●高血壓、高血酯、高血糖等「三高」絕對是顱內動脈瘤的危險因子,而這些危險因子都跟肥胖與抽菸有相當程度的關係。

當然,一下子要戒除菸癮或減肥,都是困難而且不切實際的想法。於是,用藥物先控制這些會讓血管硬化的危險因子,才是合理且該做的事。但是藥要越用越少,身體要越來越健康,減肥與戒菸仍應當成長遠的目標。

●新發生的頭痛常常都是身體出問題的一項警訊。以陳先生這個案例來說,逐漸變大的動脈瘤在突然破裂前,就有「警告性滲漏」(warning leak)警訊,其表現就是平常不為大家注意的頭痛。如果老陳願意投資一個下午的時間,找神經科醫師談談,也許就可以省下後面一長串的住院與家人的擔心。

●動脈瘤的破裂與突然的血壓變化或情緒起伏最為相關,所以「三高」的患者,或年紀稍長的長輩們冬天外出,可要多注意保暖與克制情緒。在很多例子中常常也都是找不到上述兩個原因,但動脈瘤仍然無情的破裂。所以,追根究柢來說,控制危險因子還是最重要的事。

●雷擊性頭痛是動脈瘤破裂,最為人所知,也是最常見的症狀,但是意識變化與局部神經學缺損也是可能症狀之一。如果沒經過專業的神經科醫師會診,此類症狀幾乎很難被發覺,但沒處理的動脈瘤就像不定時炸彈一樣,隨時可能會造成破裂,到時候可能就會造成災難性的後果。

●健康的身體與平時的保養息息相關,平時多花一點時間量血壓,定時與醫師聊聊,也許可以遠離「顱內動脈瘤」這個可怕的殺手。

(作者為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神經內科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